對於那些不清楚自己在 5 到 10 年後想要什麼的人,Iyer 建議可以先思考 3 個問題:你擅長什麼,喜歡什麼,以及這可以如何運用在工作上。例如,對擅長寫作的人,那就可以成為律師或從事公關工作。接下來就可以思考自己對律師還是公關比較有興趣。
有了答案後,接著 Iyer 建議可以找一些正在從事類似工作的人聊聊,以得到更多資訊。雖然我們都會覺得沒有人願意浪費時間和陌生人討論他們的職業,但 Iyer 認為如果有人稱讚他的職業很有趣,並表示想要了解如何能開闢出類似的職涯,那他會願意花一些時間和對方聊聊。
2. 預先做好研究,找出適合的公司
當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那下一步就是找一家可以讓我們有所發揮的公司。
在評估一家公司,特別是新創是否有前途時,Iyer 建議可以先研究誰投資了這家公司。有前途的公司會吸引知名的人投資,甚至反覆投資。而這些資訊都不難取得。
另外,公司的領導層也是可以關注的對象。例如,當 Iyer 面試 Splunk 的職缺時,他就有留意到公司的新任執行長是 Godfrey Sullivan,一位曾帶領公司成功上市的管理者。公司換新的領導者,能夠顯示公司往哪個方向前進。
當然,最重要的是深入了解我們想要應徵的職缺如何能夠隨著公司成長。例如,該公司著重尋找銷售夥伴還是建立自己的銷售管道?是否有採用雲端技術以及加強資訊安全?有沒有全球擴張的規劃?在某個地區的職缺是不是比預期的還多?
Iyer 認為,只要多留意公司的職缺,就能夠找到一些資訊,讓我們在面試時能夠提出更具體的問題。例如,「請讓我知道貴公司的全球化策略?您是否有計劃要在日本開分公司?」
對於那些成立了一段時間的公司,Iyer 建議我們可以嘗試看看公司既有員工是如何的成長。所謂「成長」,不只晉升和加薪,更重要的是有沒有機會參與不同、更有趣的項目。這將讓我們知道在加入那間公司後,會如何影響我們的職業發展。
3, 面試時明確地展示自己的野心,確保公司能提供想要的職涯發展
找到了能夠一展所長的公司後,我們接著就要在面試中確實的釐清我們的研究結果,以確保我們理解和事實有多少的差距。要達到這個目的,Iyer 建議我們不要迴避一些尖銳的問題。
例如,我們可以詢問面試官覺得公司在未來的一年、三年、五年、甚至更久以後會有什麼樣的發展?了解公司目前的目標是什麼,而且針對這些目標有沒有明確的執行計畫?觀察面試官是否只在討論策略、原則和價值觀,還是有專注在執行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