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這塊土地,不用多說什麼,做就是了!」他從荷蘭而來,卻把一輩子都奉獻給了台灣,募款建醫院、蓋學校,直到現在畢耀遠神父95歲了,他仍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奉獻著,他說:「我是台灣人,這裡是我的家⋯⋯」
「愛這塊土地,不用多說什麼,做就是了。」
距今60多年前,在荷蘭小鎮舉行晉鐸彌撒,那一天,有位剛晉升神父的年輕人Mr. Pierrot,之後他將來到一個陌生的東方島嶼,叫做台灣。
和家鄉親友一一告別,帶著八個大鐵箱行李,他從義大利附近的海港上船,經過三個多月的航行,來到此生從未到過的海島台灣。從基隆港上岸,此刻開始他的名字叫做「畢耀遠」,畢神父就此展開一輩子在台灣的奉獻行腳。
畢耀遠剛來台灣時,一句中文也不會說,他先被派到嘉義服務,當時台灣經濟條件不佳,各方面都不比現在。當時大家也沒有冷氣等電器化產品,大家在夏天晚上都坐在屋外吹著自然風乘涼聊天。
「台灣的鄉下真的很美,那時候什麼都沒有,但那樣才是人的生活。」畢耀遠說。
然而當時醫療資源很缺乏,人們如果沒有錢到醫院看病,常常因為病情延誤延因而喪失寶貴生命。他們發現當時的雲林醫療資源尤其匱乏,交通不便,要到外地就醫也是非常不方便,若是生病只能找密醫。因此畢耀遠和比利時來的松喬神父,選定雲林的中心點──虎尾,他們決心要在這裡辦一家醫院。
從一間小診所開始,在他們努力四處奔走之下,尋求各方及海外資源幫助,逐步擴展為醫院的規模,他們將之命名為「天主教若瑟醫院」。
在虎尾若瑟醫院大門外的花圃前,有一尊「窮人聖母」雕像。「為窮人服務」,是醫院的初衷,和一直持續努力的目標。
畢耀遠雖然不是醫師,但是他的爸爸和兄長都是醫生,從小受到耳濡目染,他對醫學也有涉獵。他和松喬院長和一高一矮、一瘦一胖,儼然是最佳搭檔。擔任副院長的他,因為早年人力極度短缺,他要充當醫院救護車司機、也要補屋頂、修理水電,一個人當好幾個人用。整間醫院大大小小所有的事,幾乎都是他的事。
畢耀遠把醫院當作自己的家,醫院裡的所有人都是他的家人。他的辦公室後面擺了一張簡單的床,辦公室就是他的臥室,這麼一住就快20年,直到醫院終於蓋起員工宿舍,他才結束這一段「以院為家」的日子。
早年健保還沒開辦,只要有人生病,全家都得跟著受苦。畢耀遠在若瑟醫院創立「社會服務室」,主動訪視所有患者的家庭狀況,只要有需要,就盡量給予協助,在最艱困的時候,幫助了最需要幫助的窮困家庭。
畢耀遠當初來到台灣是為了傳播天主之愛,但是他認為,藉由醫治疾病幫助人們,才是更重要的,他來到台灣之後,在努力奔走之下,陸續設立醫院、學校⋯⋯等,他認為這些都是傳愛的機構,能夠幫助最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