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了,卻不知道該如何反應,只好合理化對方的行為是「直接」,讓自己好過一點。
不知從何開始,人們總把「說話直」和「沒心機」畫上等號。好像講話越不修飾,代表此人越坦白、率真。特別是在網路上,越直白的發言,越容易獲得關注,甚至能競選國家要職。假使有人提出質疑,就會有人緩頰說:「他只是刀子嘴豆腐心」、「直腸子的人比較不虛偽」,把這種行為昇華成一種「瑕不掩瑜」的藉口。
即使心裡已經在淌血,仍要笑笑地說沒事,以免顯得自己修養不夠、氣度狹小。卻從沒有想過,那些話聽在當事人耳裡,會有多難受。
當大家都默許這種行為,久而久之,那些說話不經思考的人,便可以披著直率的外衣,毫不掩飾地傷害旁人。甚至成為一種團體習慣或文化,使得你對於那些帶刺的話變得麻痺,深受情緒虐待還不自知。
有一次,某個學員邀請主管參加講座,希望能夠改善部門的工作氣氛,別每天上班都像是活在地獄裡。
我知道學員想要藉由外界的力量,讓主管有些改變。因此,活動結束,我刻意上前寒暄兩句:「謝謝你們過來,今晚的內容有沒有哪一部分特別有感覺?」當然這句話是對著主管說的。
「笑話我聽過了。是她要我來的,我想以她的程度差不多就這樣。」架子擺得老高,一副事不關己。
那瞬間,我很想立馬回嗆:「是啊!不然她早就換工作了。」瞥見學生滿臉歉容,到嘴的話,還是吞了回去。
換口氣,心平氣和地說:「謝謝你讓我知道,原來你對笑話在意的程度更甚於專業內涵。」
見我沒有動怒,他竟回:「不用客氣,我這個人很愛分享的,有什麼說什麼。」
翌日,學員捎來了訊息:「老師,昨晚很抱歉。我主管沒什麼惡意,他比較不習慣說好聽的話。」
坦白說,道歉與否,不是我在乎的事,我真正在乎的是學員在辦公室得經常忍受這樣的嘲諷嗎?我試著關心:「他常用這樣的口吻跟你說話嗎?」
「滿常的,昨天還算小case。平常如果我做了一件他不滿意的事情,他會說:『如果你的教授知道你把工作處理成這樣,他會情願你不要記得他,告訴別人他是你老師。』之類的。」
「那你怎麼解讀他的話呢?」
「其實,他不是個壞人,也常常幫大家爭取權利。就只是講話比較直,也是好意提醒啦!」
「好意提醒」四個字,看得我直冒冷汗。難道這學生的自信已經被打擊到體無完膚,分不清什麼是「好意」,什麼是「惡意」了嗎?
其實「講話直」和「講話刺」是兩個不同的向度。但我們所受的家庭和學校教育,卻常把「恐嚇」當「直接」。
你一定聽過類似的話:
「你那顆頭如果不是連在脖子上,早就不知道掉到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