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靠電視那麼近,是想要瞎掉嗎?」
「這樣的水準也能上T大,台灣真的沒人才了。」
「連一份簡單的報表都做不好,真不知道你大學是幾分考上的?」
仔細分析這些句子,你會發現這裡頭都夾雜著批評和偏見,卻不明說,拐個「彎」,希望你自己對號入座。假使你提出反擊,對方還會說:「我又沒有說你沒能力,幹嘛反應這麼大。」像挨了一記悶棍,還不能叫痛。
那些說話帶刺的人,就像拿一把沒有鞘的刀上街,大搖大擺地走路,旁邊的人因為太靠近被劃傷,想討個公道,還要被酸「走路不看路」。你不覺得荒謬嗎?
而一般人之所以會認為這樣叫「直」,是因為這些話帶來的情緒衝擊很「大」。心受傷了,卻不知道該如何反應,只好合理化對方的行為是「直接」,讓自己好過一點。而不是他說的話,真如他表面陳述的直白。
“真正”講話直的人,是會直接說出他的想法和期待,你不用猜就能懂得他的想法,而非將情緒夾雜在其中,偷渡闖關。
同樣的意圖,也可以這麼說:
「我很擔心你常遺失東西,可以想個辦法改善一下嗎?」
「靠電視太近會傷害眼睛,我希望你好好地坐在沙發上。」
「這樣的工作表現還沒達到標準,請趕緊跟上,否則你很快會被取代。」
「做報表是很基本的能力,我想知道你大學的報告都是怎麼完成的?」
是不是更容易知道說話的人真正的想法,以及接下來可以做的事情?完全不用猜。這才是真正的「直白」,直接又坦白。而不是把自己的偏見,包裝在率真底下,要對方買單。
同時,你發現了嗎?越不敢用「我」發言的人,越不會對自己的言行負責。而是巧妙地把責任轉嫁在「你」(他人)身上。透過指責,轉移焦點。
所以,當你身邊若有人講話常不考慮別人的感受,請別自動幫他打柔焦鏡,把傷人的話當作直接。
因為別人的對待,是自己教出來的。你越不把他的行為當一回事,就等於容許他繼續這樣對待你。
那該怎麼辦呢?記得當對方又想用言語激怒你時,你不需要自行「腦補」,聽懂他的言下之意。
你可以更「直接」地回應:「請問你真正想說的是?」
無須角力,對方就會被你問得啞口無言。因為他們其實不習慣有人會選擇不閃躲、清楚地說出自己的狀態,不理會他的暗示。如此一來,無形的情緒傷害才不會在你心中扎根。
古人言:「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真正有涵養、能力的人,是不需要透過踐踏別人來墊高自己的。因為一個人的命運是他回應力的總和,好不好命,看他怎麼說話就知道。
能夠把別人的感受考量在心底的人,才是能「直接」相處的人。即使不穿防護衣、不戴面具,也不怕被刺傷。
轉個彎這樣想,記得當對方又想用言語激怒你時,你不需要自行「腦補」,聽懂他的言下之意。
你可以更「直接」地回應:「請問你真正想說的是?」無須角力,對方就會被你問得啞口無言。
作者|楊嘉玲
國家考試及格之諮商心理師
啟點文化有限公司執行長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所碩士
身分多元,喜歡遊走在感性的諮商師、作家、故事創作,和理性的創業者、講師、溝通教練之間,尋找生命不同面向的平衡點。
擅長透過文字,爬梳人心中複雜的情感;同時,不忘具體的行動與策略,帶領個案走出生命的困境與僵局。
本文經授權轉自大田出版《早點這樣想,該多好:從卡住的路轉彎,當一個幸福飽滿的大人》(原標題:別把「偏見」當「直率」,你不是講話直,是講話刺)
責任編輯/蔡昀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