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的書不僅恰當地說明了狩獵採集文化是多麼「普遍」,而且還講解了他們現在、過去和未來的多樣性。有些狩獵採集群體主要依靠狩獵或捕魚,有些仰賴覓食,有些生活在定居的大型團體中,其他人在小型游牧營地。許多群體擁有基於所有人平等的道德體系,其他的則沒那麼明顯。有些文化往往擁有很多嬰兒和龐大家族,有些家庭反而更像我和麥特,通常養育一兩個小孩而已。基本上所有的狩獵採集文化都不僅僅以狩獵、採集和捕魚為生,羅伯特寫道:「讀者必須了解,這些『狩獵採集者』中的很多人都會自己種植一些食物,與農民進行以物易物或參與現金交易。真正的狩獵採集者請站出來!」
最重要的是,這些文化都不是「遺世獨立」、「原始純樸」或「與世隔絕」,每種文化都會與鄰近甚至遙遠的其他文化進行交流和貿易,並向其他文化傳授和學習知識與技能,每個文化都會相互聯繫,並與其他文化互通有無。
坦尚尼亞北部的哈扎比人也不例外,幾千年來,哈扎比人一直生活在一片遼闊的熱帶大草原地帶,大約有羅德島(Rhode Island)那麼大,環繞著一個巨大的鹹水湖;從古到今,他們一直在獵殺野生動物,包括大型動物(長頸鹿、河馬、大羚羊)和小型動物(兔子、野貓、小羚羊、松鼠、老鼠);他們從大快朵頤的獅子腳下搶走新鮮的肉(「簡單的食物」),從樹上採收蜂蜜(「生命中的黃金」),從地上挖掘薯類塊莖,吃猴麵包樹上又酸又脆的水果;他們住在由樹枝和乾草搭成的圓頂狀小屋裡,女性大約兩個小時內就能輕鬆搭建。
換句話說,哈扎比人與他們祖先幾千年來的生活模式相似,不是因為人們被孤立或沒有接觸其他生活方式,而是因為人們相信這樣的生活型態最適合他們居住的惡劣環境。這絕對千真萬確:哈扎比人在這麼長遠的時間內都非常成功地活下來,東西若沒有損壞,何必要修改?
哈扎比人之所以如此成功,絕大多數要歸因於他們與這片土地的長期關係,西方人稱之為「永續性」。家庭與周圍的植物和動物一起合作,這樣他們就可以共生共存並在數千年中茁壯成長,這是一種基於最小干擾和尊重的關係,而不是西方人傾向於實施的控制和改變。植物生態學家羅賓.沃爾.基默爾(Robin Wall Kimmerer)將這種生活模式稱為「禮物經濟」,土地為哈扎比家庭提供了非洲小羚羊、狒狒和塊莖食物,作為對這些禮物的回報,哈扎比人對這片土地負有照顧和保護的責任,這是一種互惠關係,是一種雙向互動。
羅賓在她的精采著作《編織香草》(Braiding Sweetgrass)寫道:
「在禮物經濟中,禮物不是免費的,它的本質是創造一系列關係。禮物經濟的基礎貨幣是互惠……在禮物經濟中,財產附帶了『一大堆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