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薪世代」是近20年來踏入職場年輕人的普遍心聲。明明看著報紙上寫著經濟多好,GDP成長多少,但為什麼落到我頭上的薪水就是那麼少?
關於低薪世代的苦,除了網路酸民咒罵政府偽造經濟數據,誆騙老百姓......也有一派學者提出由於近年來勞工非薪資所得(包含:雇主為員工支付的保險費、退休準備金提撥、資遣費、職工福利金等等)占勞務收入比重越來越高,所以勞工感覺拿到手的不多,但雇主的負擔卻與日俱重。
在這裡,或許我們能用大學生都上過的基本經濟學概論來解釋這個「厭世代」現象。
唸過經濟學概論的讀者們,肯定知道新古典經濟學派所說的商品生產(也就是GDP)的四要素:勞動/資本/土地/企業家精神,與生產銷售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收益對應,勞動者取得薪資,資本獲得利息,土地則取得地租,而企業取得經營利潤。
關於資本與利息
1944年各國簽訂布雷頓森林協議之後,歐美各國就從金本位改成美元本位(然後美國再承諾美元掛鉤黃金兌換)。隨著戰後重建復甦潮的商業需求,美元不斷的增發作為世界貿易的潤滑劑,各國貨幣也就跟著美元增發而增發。
1971年美國尼克森總統片面撕毀美元黃金掛勾承諾,兩年後布雷頓森林協議中止,全世界貨幣發行走入純信用貨幣的新金融體系,美元的信用受到各方的質疑,全球秩序進入了一段混亂期,幾次的石油危機,以阿衝突,與美國超高通膨期都是在這個時期發生。
這個時期,美聯儲的基礎利率曾經高到20%。
直到1980年代,美元重新與阿拉伯原油掛勾後,油元地位的確立,使得美元在國際清算貨幣的地位重新定於一尊。既然全世界都要用石油,而石油又只能用美元交易。自然,大家做國際貿易時,自然願意使用美元作交易,反正賺來的美元可以跟國家央行換成本國貨幣使用;而國家拿美元作外匯存底可以去購買原油。
在油元時代後,美元的發行量隨著國際社會的石油的需求而再次跳躍上一個新的增發級數。同樣的故事,其他各國貨幣又對應美元的增發而等比例(甚至超比例)的增發貨幣。
在這個時期,美聯儲基準利率長年維持在5-10%的區間範圍。
直到2008年次貸危機後的QE量化寬鬆,將美元的發行量再次跳躍式的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代。各國央行的QE金額或許沒有美國來的多,但成長幅度肯定有過之無不及。
而這已經是人類史上創紀錄的短期內增發貨幣幅度,在2020年的COVID美股四次融斷後,再度創下了一個全新的貨幣增發新世紀……
利息也隨之降至零利率,甚至負利率。
關於土地與地租
雖然全地球表面多的是荒地,但有人類城市文明駐足+法律保障+商業上有價值的可供買賣土地可就是非常稀缺的物資了。而在許多國家的法律規定,土地甚至不准私人擁有買賣,只能跟國家租賃。因此,商業土地自帶稀缺性與不可再生性的特質,就很容易成為資本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