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睡得好嗎?睡眠不足、睡不安穩原來是這個光害的!

2015-04-16 13:07

? 人氣

睡眠不足的現象,是現代人普遍面對的問題,電子產品盛行的時代,除了網路成癮可能佔去我們的睡眠時間外,另一個原因也許是因為人類長年忽略了另一種需求:黑暗。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光是生理時鐘的調節器

依循著太陽起降,我們的生理時鐘維持在大約24小時的規律,這是過去三十億年演化出的系統,已經深深根植在人類的基因譜上。打破明暗規律可能引發許多的負面影響,如肥胖、糖尿病或乳癌風險。

沒錯,就是黑暗,你的身體也非常需要黑暗的時刻。(圖: Milán Auman@flickr)
沒錯,就是黑暗,你的身體也非常需要黑暗的時刻。(圖: Milán Auman@flickr)

如果將人置於漆黑一片的空間內,生理循環就無法穩定維持在24小時,沒有了自然光的線索,也會漸漸喪失對時間移轉的感覺,這也是無法感光的全盲人士需要面對的難題:他們無法像明眼人一般清楚察覺時間流逝。

黑暗中你的身體都在做什麼?

一片黑暗時,我們的身體仍在運轉,分泌與白天不同的激素,例如瘦體素就是在夜晚釋放,顧名思義,高濃度的瘦體素能讓我們不感飢餓,也許是因為沒有燈的時代,威脅常常潛伏於黑暗中,身體為了不要因覓食而碰上危險所演化的策略。

完全的黑暗容易讓人喪失對時間的知覺。(圖: Joan Sorolla@flickr)
完全的黑暗容易讓人喪失對時間的知覺。(圖: Joan Sorolla@flickr)

二十世紀以來研究逐漸證實,控制我們生理時鐘的基因,也控制著新陳代謝、DNA修復以及細胞、激素的生成,包括能讓我們熟睡的褪黑激素。當夜晚來臨,體溫會下降、新陳代謝減緩,褪黑激素此時急速升高,直到太陽出來才降低,就會開始清醒過來。

然而人類始終都在嘗試拓展活動時間,人工光源的歷史非常悠久,除了火炬和火堆,早在克羅馬儂人的時代,人類就懂得用容器盛裝動物油作為燈具,帶進石洞裡,於是晚上也能在石壁作畫。

直到一百多年前,湯馬斯愛迪生終於研發出穩定的鎢絲燈泡,日落不再是強迫人們休息的鬧鐘,商業與休閒活動自然延長,人類不僅佔領了五大洲七大洋,更征服了黑夜。

著名的克羅馬儂人洞穴壁畫。(Herman Pijpers@flickr)
著名的克羅馬儂人洞穴壁畫。(Herman Pijpers@flickr)

平平是光也有分別

電力的發明改變了人類已維持數百萬年的生活作息,幾乎沒有地方找不到燈光,很多人連睡覺也不會將燈光完全關掉,而白天又經常待在室內,與身體應有的規律大相逕庭。

只是, 現在影響生理作息的因素又多了一項,那就是電子產品。太陽光主要是短波長的藍光,能夠促使我們在白日保持清醒,而當今隨處可見的電子產品:電腦、平板、手機、甚至環保的省電燈泡,其實也都屬於藍光類型,行動裝置的普及,許多人無時無刻都暴露在電子產品的光源下,它們都會讓身體誤以為是白天,因此遲遲不分泌褪黑激素,讓人難以入睡或帶來更多副作用。

現代即使在夜晚,都很難找到完全黑暗的地方。(圖: Michael Coté@flickr)
現代即使在夜晚,都很難找到完全黑暗的地方。(圖: Michael Coté@flickr)

某些實驗結果更顯示,睡前滑手機、平板的人,其睡眠品質遠不如睡前閱讀紙本書籍的人來的深沉、安穩。而其他長波長的紅、黃光源,例如燭光甚至是老式的白熾燈泡,經研究證實則幾乎不會影響分泌激素的過程。

為了自己與孩子的身體著想,從今天起試著在白天多接觸藍光光源吧,自然的太陽光最棒了。晚上則盡量用較暗的黃色燈光,也不要在睡覺時開燈。最重要的是,不要在睡前滑手機!這樣一定能大幅改善睡眠與健康品質喔!從今天開始趕快試試一夜好眠,並且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