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的三十年間,他從一個不被外界看好的過渡總書記,一步步逐漸掌握了軍事、政治、人事等各項權力,成為鄧小平逝世後中國最有權力的人。
從工程師到權力之巔
1926年,江澤民出生於中華民國政府管制下的江蘇揚州。13歲時,他的叔父、中共地下黨員江上青遭逢意外去世,膝下無子,江澤民的父親將他過繼給江上青遺孀吳月卿。無獨有偶,1946年,在國民黨與共產黨在中國大陸交戰之際,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的江澤民也選擇加入中國共產黨。
參加工作後的初期,江澤民有很長一段時間在國外生活,曾在莫斯科的一所汽車製造廠受訓,以及在羅馬尼亞從事外交工作。在受到江澤民認可的傳記《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中,作者羅伯特·勞倫斯·庫恩稱,江澤民的國際視野在這一時期開始形成。
在他接任中共中央最高職位之前,他從未有過處理全國事務的經歷。上世紀80年代,江澤民成為中國電子工業部長,隨後升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無論是擔任技術官僚還是主政上海期間,江澤民的工作均未引起過太多注意,他自己也沒有顯露更多在政治野心。在《江澤民傳》中,江澤民好友沈永年透露江曾計劃退休後回到母校上海交大擔任教授職位,回歸學界。
而推動他進入權力中心的,是中共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六四」事件。正當在北京的中國領導人為如何處理學生示威者佔領天安門廣場而商討對策之際,江澤民已經在上海平息了類似的抗議。
他關閉了一家他認為會煽動抗議的報紙,並且在對學生發表講話時用英文背誦(美國前總統)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說(又譯蓋茨堡演說),令學生們感到驚訝。這種在不動用武力的情況下平息示威的處理手法,給當時的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留下了深刻印象。
「六四」鎮壓後,鄧小平處在中共內部的派系爭鬥中,最終,他選擇同強硬派站在一起,清洗了自由派,並任命江澤民為黨的總書記,事實上確定了他的接班人地位。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據稱,江澤民在接受這項改變他一生的人事安排時,說下了這樣的話。
上任伊始,外界對他的政治生涯前景並不看好。上海的一些人把他稱為「花瓶」,花架子太多,沒實際內容。許多人認為他僅僅是一個過渡性人物。
還有一些中國問題觀察家對他評頭品足,出言刻薄。他的大眼鏡、執拗的性格、以及把褲子幾乎提到胸前的獨特裝束,都成為關注的焦點。許多人試圖把他描繪成一個呆板的官僚。
但是江澤民證明,他們都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