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在台北接待過一對烏克蘭夫妻,他們靠著搭便車的方式,環遊了世界一圈。這次重返亞洲,特地來拜訪台灣這個神祕的島嶼。
我好奇地問他們,環遊世界所需要的費用。他們比出了四根指頭,告訴我,400美金。
400美金?
對台灣人而言,那可能只是一張短程機票,可能是一個月的生活費,也可以是一隻初階的智慧型手機。對這對烏克蘭夫妻而言,400美金,代表的是一年的時間,流浪五萬公里,所需要的費用。
那是何等拮据的旅行方式?想必他們這一路走來,一定吃了不少苦。睡路邊,餓肚子,對他們而言似乎也沒什麼大不了。即便如此,不受物質束縛的他們,卻是我所遇見過最快樂的人。
我們聊起了兩地的薪水差異,丈夫柏登指著他的登山背包告訴我,身為一個烏克蘭老師,必須花一個月的薪水,才買得起這樣的背包。
「我指的可是大學老師喔!」柏登強調。
我羞愧地低下頭,迴避他們的目光。他們不論是學識或經歷,都贏過我太多。如果在相同的環境下競爭,我鐵定比不過他們。只因為我生在台灣,讓我一個月可以買得起更多的登山背包。
「我猜幸福之神多眷顧了台灣一些。」妻子安娜說。
我不置可否,思考著這位掌管物質生活的幸福之神,在我成長的歷程中所展現的神蹟。小的時候,我總是在想長大後要工作多久,才買得起一棟大房子。出社會之後,環境變了,我轉而計算要賺多久才能買得起一間廁所。如果青年貧窮化和高房價的趨勢依舊,或許將來能肖想的就只剩馬桶了。
尼采以駱駝、獅子、嬰兒來描述人類精神的三個階段,我則用房子、廁所、馬桶來描述台北年輕人的物質幻夢三階段。
然而不論是登山背包或是大房子,都不是生命的必需品。若只考慮衣食無虞,我們的共識是,這在烏克蘭和台灣都不難達成。
我回想起2014年的烏克蘭之旅,當時我拜訪了一位單親媽媽,她和五歲大的兒子住在基輔郊區的出租公寓。沒有寬敞的空間,沒有大魚大肉,家裡依然充滿了笑聲與溫暖。
我也想起了在峇厘島認識的印尼女孩小奇,她在當地的旅館工作,她最大的夢想,就是在峇厘島的海邊買一棟別墅,把雅加達的家人接過來一起住。小奇告訴我,因為這樣的別墅不便宜,所以她必須更努力賺錢。當時我心想,如果峇厘島維持原本的樣貌,不過度開發,不引進資金炒作觀光產業,或許小奇根本不用賺那麼多錢,就可以和家人在這裡蓋一棟房子了。
新自由主義後的資本世界,把生活弄複雜了。烏克蘭夫妻、台灣年輕人、烏蘭單親媽媽、印尼女孩。誰幸福誰不幸福?我已經分不清了。
「擁有更少,活得更好。」我永遠忘不了,烏克蘭夫妻離開台灣前,告訴我的這段話。
【作者】:葉士愷
旅遊作家,著有《在家環遊世界!400沙發客住我家》。
1985年生,新北市泰山人,畢業於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和顯示科技所。最喜歡問自己「我想要怎樣的未來?」,並持續將想法付諸行動。在新加坡度過兩年的外派生活,完成烏克蘭之旅後,回到台灣。希望藉著400位沙發客帶來的養分,想辦法讓台灣變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