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心理研究發現,發呆「多多益善」,不僅能加速頭腦思考,還能避免分心,但醫師陳木榮透露,先前曾收治一名就讀小二的妹妹,父母稱她常常發呆不專心、考卷寫很慢,沒想到經過診查才發現,小二女童是「癲癇小發作」,由於大腦不正常放電才導致動作暫停。
節目《醫師好辣》日前請來小兒科醫師陳木榮分享,他曾收治一名就讀小學二年級的女童,爸媽帶她來就診,原因是媽媽發覺女兒常在算數學時發呆,令她大怒、多次怒吼,爸爸也抱怨女兒不服管教,例如他曾要求女兒進門後要把鞋子擺好,但女兒卻狡辯沒聽爸爸說過。這樣的情況不只發生一兩次,長期下來,父母的耐性幾乎被消磨殆盡。
不過陳木榮發現,小二女童在爸媽講述病情的幾分鐘時間內也「突然停住」,還不斷抿嘴巴,因此他認為,女童應該是「癲癇發作」,由於腦袋不正常放電,才導致女童突然間動作暫停;接著他要女童嘟嘴吹一張白紙,女童動作只維持1分鐘就暫停,過了5至8秒又開始嘟嘴繼續吹,陳木榮解釋「其實他這5至8秒鐘,腦袋裡在不正常放電,癲癇小發作的時候,她不知道發生什麼事」。
後來女童至大醫院檢查後,證實醫師猜測,爸媽在得知女兒的情況後則是相當後悔,因為夫妻倆因為此情況責罵女兒已經2、3年,雖然陳木榮安慰表示,其實只要即早發現趕快治療,真的都不會有問題,但夫妻倆仍內疚許久,甚至在診間落淚。
事實上,小兒專科醫師黃昌鼎先前曾在臉書粉專發文「掌握幾個要訣,輕鬆區分發呆和癲癇」,文中指出,「兒童型失神性癲癇」好發於4至10歲,發作時可能出現「突發性發呆」症狀,有可能合併出現反覆規律小動作,包括噘嘴、舔嘴唇、眨眼、或動手指頭等,動作很少會超過30秒,事後孩子也完全不會記得。
至於如何區分發呆和癲癇?黃昌鼎表示,失神性癲癇除了發呆,還常伴隨規律小動作;也可以大聲叫和拍拍孩子,發呆會很快回復或被嚇到,但失神性癲癇則不會有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