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變止痛藥 鴉片新經濟奇蹟!

2015-04-26 22:00

? 人氣

BW-1432-4-bw_1432_700x933cover.jpg(商業周刊版權所有,限單次使用)

BW-1432-4-bw_1432_700x933cover.jpg(商業周刊版權所有,限單次使用)

鴉片,這個曾讓中國人淪為「東亞病夫」的禍首,現在竟然又堂而皇之進入中國?北京市區郊外的一座藥廠裡,自動輸送帶上正運送著一顆顆小藥丸,藥丸裡的主要成分不是別的,就是由鴉片提煉出來的可待因酮。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些打上萌蒂商標的小藥丸與貼片,並不是要供應給吸毒者解癮,而是要給中、重度疼痛──包括癌症、急性痛風、關節炎等患者紓緩疼痛用的,也是臨終者安寧照護的一部分。

類鴉片止痛藥市場

中國每年成長13%至15%

把昔日的「毒品」變成「藥品」,萌蒂新興市場總裁辛恩說,在中國政府支持下,當地止痛藥市場正以每年13%至15%的速度成長,是歐美以外的最大市場。萌蒂去年拿下中國當地類鴉片止痛藥6成市占,創造約44億元營收。

進到醫院,護士拿出一張由0分到10分的量表,詢問病人:你的疼痛指數是幾分?這一張「疼痛視覺量表」依據分數高低分為輕、中、重度三等級,輕者用一般藥局販售的止痛藥就可以解決,但重度疼痛的病人就需要萌蒂這種強力的類鴉片止痛藥。

時至今日,「鴉片經濟」依然存在著兩種極端不同的意義:一種是惡名昭彰的毒品,另一種則是提振患者生活品質的藥品。早期包括萌蒂、嬌生在內的各大藥廠,並沒有在「防止濫用」上積極作為,而是被動的由醫生與處方籤等機制把關,因此曾經人們把這類藥丸磨碎成粉,以鼻吸、口服或注射達到快感,最後走上藥物濫用的不歸路。

為了杜絕這種現象,約十年前萌蒂反守為攻,研發出一種新的藥丸,槌子打不碎,放到水裡也不會融化、只會變成膠質,萌蒂為這個「防濫用劑型」的技術申請了專利,並開始遊說相關單位進行修法,這個成果在今年4月初終於展現:美國FDA宣布,未來類鴉片止痛藥都必須有「防濫用劑型」的保護才能上市銷售。那麼,在台灣呢?

台灣病人習慣忍痛

接受治療比率僅美國1/16

 根據全球醫療權威研調機構IPSOS統計,台灣近31萬名癌症患者中,約有46%有疼痛問題,但這當中只有不到6成的人接受治療,有6萬多人出於自願或者不知情而持續忍受疼痛;如果把非癌症、但也有疼痛之苦的病患算進來,人數增至近40萬5,000人。

再把此數據與其他國家比較,台灣接受疼痛治療的患者比例與中國相當,是韓國、日本的1/2,英國的1/6,又或是美國的1/16;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開發程度越高的國家,越能接受疼痛治療這樣的觀念。

身兼台大麻醉科主治醫師的孫維仁認為,台灣患者接受疼痛治療的比例不高,因為多半認為疼痛不是「病」,不必特意處理。不過台灣政府對止痛藥的管制其實已經比過去開放,現在教學醫院等機構多在麻醉部下設立疼痛科,或是開設疼痛門診。據易普索統計,美國罹癌患者臨終前平均有7個月會使用類鴉片止痛藥,台灣只有35天。

辛恩坦言,要讓新興市場的患者正視「疼痛」並不簡單,公司每年必須撥出30%的營收做為行銷、業務與教育群眾的費用,是研發費用的一倍;把原本令人排斥的鴉片,轉換成對人有幫助的藥品,萌蒂得在「濫用」與「安全」的極端中不斷進化,才不會再次讓藥品淪為毒品。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