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全面失控紛紛創下數十年的新高,這導致各國政府迅速啟動升息策略,接下來就是大家都知道的,2022年美國瘋狂升息吸引全球資金回流,讓各國出現股債市場雙殺。來到2022年的年末,台灣、美國及歐元區的CPI開始降溫,而日本受到政策影響而維持高通膨,當升息角度趨緩,股市也紛紛開始回血上漲。
再從台灣逐月CPI年增率來觀察,2020年(109年)1月為1.86%,接著2020年全年出現負數,2021年上半年則開始爆衝超越2020年初的1.86%,並依舉突破2%大關,再看到核心CPI年增率(紅色虛線),這是將食物類、能源類的權重扣掉,避免短期性或季節性的事件影響物價走勢,2022年的CPI年增率在下半年開始往下修正,甚至降至2021年末的高點,但核心CPI仍在2021年以上,這表示通膨的後座力非常強勁,從食物、能源上漲,並陸續蔓延至各種民生物資的漲價了。
消費者物價指數及薪資成長幅度對比
我們再把消費者物價指數拉出來看,從105年(2016年)的基準年觀察,行政院把當年的CPI指數設定成100,接下來的物價波動就會跟這個100做比較。看到最新公布的2022年,CPI指數來到107.4,對照2016年至今,整體物價就是不停的往上漲啊!這六年上漲幅度為7.4%。如果用每年指數的對照相比,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CPI年增率了,2022年確實出現大暴衝。
再來看看,幾個跟我們民生關聯性最高的項目,分別是食物、居住及教養三個類別,上圖可以看到2016年同樣用100作為基數,來到2022年之後,食物類衝上111.74,居住類衝上105.99,教養類則是103.48,大家每天都要吃東西,所以食物類不斷衝高,其實這項目影響是最大的,以全年年增率來看,2016年及2022年都出現5%以上的超高通膨,所以吃東西或外食越來越貴,這絕對不是幻覺。再來是居住類衝高,裡面包含房租、居家修繕、家庭用品及水電,同樣也不斷墊高。另外教養費用持續墊高,讀書學費同樣出現通膨,這三個項目都屬於每月固定開銷,因此通膨起來當然會讓大家相當有感。
看完通膨之後,接著來看看每人每月的平均月薪狀況,這邊拉的是工業及服務業,也就是整個受薪階級的平均薪資。2016年每個人平均月薪為39,213元,2021年則成長至43,209元,年增幅度為10.19%這看起來很高對吧?但如果再用每年的年增率去看,其實近六年僅有一年成長高於2%,其餘年份都低於2%,所以如果靠薪資收入成長,這長期肯定是落後給物價上漲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