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劇烈變動,逼得部分建商盤售手上建案,然並非每件重建案都能找到新買家、順利完工。從選建商到選屋,地主和購屋族各該如何掃雷?
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今年第二季,全國房屋稅籍住宅類數量逾九百萬宅,其中約51%的房屋屋齡超過30年。進一步觀察六都屋齡超過30年建物占比,仍以北市71.98%為最高。
基於以上背景,大量且急迫的老屋重建需求,以及看漲的房價,持續吸引業者進場整合都更、危老案,之中不乏口袋相對淺的小型建商。只是,因資金、經驗雙雙不足,在近年營建成本劇烈變動,以及土建融利率節節攀升下,部分建商面臨資金斷鏈危機,只能想辦法將手上的都更、危老合建案盤售出去。
近年風險增 整合藏地雷
壞消息是,並非所有案件都能順利尋得買家。某北部建商透露,有些早期整合的重建案,因利潤早被營建成本漲幅吞蝕,或前一手業者想賺回前期整合成本,開價超出市場行情等,很難找到同業接手重建。如新北土城有重建案,一度高調掛出廣告帆布,公開產品坪數、房型規劃,近日卻傳出建商倒閉,推案計畫不了了之。
現況如此,如何挑選重建合作業者,降低老屋重建卡關的可能性,成為地主必修課程。在近年都更、危老重建推案量屢破千億的北台灣,購屋族同須謹慎挑選建案,避免工地因建商倒閉而停擺。而避開「地雷」重建案的一步,便是了解市場如何評估合建案的價值。
五大條件 影響重建價值
曾執行全國首例危老案,熟悉老屋重建流程的建築師陳肇勳指出,區位條件、基地規模、建築容積、停車位規劃以及合建比分配,是影響業者接案決策的重要因素。
首先,「區位」往往決定了房地產的價值,因此業者始終將高房價地段列為重建案優先整合區;以台北市來說,單價動輒百萬的信義、大安,便是首選。而當區域房價水準高昂,地主對分回坪數的期待值也較高。有建商透露,部分重建案卡關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有整合業者為說服地主參與重建,一開始胡亂答應條件。其他業者一算,合建比不符成本,便沒辦法接手。
除了合建比,基地規模也是業者會重點考量的因素。「基地夠大、容積夠高,則獎勵效應特別大。」陳肇勳表示,若擬盤下建案的是中型建商,基地面積以250坪到300坪較佳,因為便於規劃地下室坡道和平面車位,較符合經濟規模,營建單價相對合理,操作資金門檻也不會太高。但如果基地在200坪以下,甚至僅150坪,重建起來相對辛苦,因為建案幾乎僅能規劃市價相對便宜的機械車位,全案營建單價也會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