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俄羅斯世界杯時,不少人感嘆「人生就是幾屆世界杯」,而對於很多中國人而言,人生用「奧運會」這個單位衡量更貼切。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的首金,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奧運記憶也是人們的成長記憶。
在西方,人們很喜歡問的一個關於「歷史那一刻」的問題是:當甘迺迪被刺殺時,你在做什麼?在中國,這個問題可以換成:當北京奧運開幕時,你在做什麼?
對於很多人而言,那是一段讓人摩拳擦掌的日子。「那時候,大家對未來充滿憧憬。覺得有很多積極的、有活力的東西正在生長,事情正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而奧運會正是這些積極事物的象徵」,貝塔斯曼基金會的中國問題專家巴爾馳(Bernhard Bartsch)告訴《德國之聲》。2008年奧運時,他還是一名德國駐華記者。
北京奧運會是繼1964年東京、1988年漢城之後, 第三次由亞洲國家主辦的夏季奧運會。觀察家們期待,這場奧運會推動中國在政治上更加開放、社會更加自由,就像之前的東京奧運、漢城奧運對於日本、韓國一樣。
在奧運前夕,北京政府確實也做出了一些姿態: 不少之前被封的網站被解禁;官方還史無前例地專門劃出場地,以供人們抗議、示威。
「作為記者的我們當時都很興奮,覺得這是一段『新旅程』的開始。我們有很多期望,希望奧運會能改善中國的社會狀況,中國政府也做出了不少承諾。」,《世界報》的資深駐華記者埃林(Johnny Erling)對德國之聲說。這其中就包括放寬媒體自由度:北京政府承諾,在征求被采訪對象同意後,外媒可以在中國各地自由采訪。
回頭看來,巴爾馳和埃林都承認,那是一種盲目樂觀、錯誤判斷。
「我們當時對劃出來的抗議區很感興趣,都跑去看,結果非常令人失望(沒有抗議活動得到官方批准)。然而十年後回頭看,那其實是後來一切的征兆:中國並不是需要時間走向自由化,而是根本沒有朝著自由化的方向在走。」,如今在德國智庫工作的巴爾馳說。
從期望到失望
奧運結束後,更多網站上了受限制或被封鎖的名單。據GreatFire.org最新統計,在該組織監測的37萬多個URL中,有8.34萬在中國被屏蔽;而在2萬多IP地址中,有3682個在中國被屏蔽。2017年的全球最熱門網站,前五名(Facebook, Google, YouTube, Twitter, Wikipedia)在中國全部被封鎖。在「自由之家」關於互聯網自由度的調查中,中國過去三年連續墊底。
與此同時,中國新聞自由與公民社會的空間變得愈加狹窄,當局的審查與管控日益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