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機器人ChatGPT掀起熱潮,但也衍生學生透過AI代寫報告、甚至升學備審資料等疑慮;教育部邀集學界代表討論,今天得出初步結論認為,應引導學生以合理且負責的態度,善用科技輔助學習。
美國人工智能公司OpenAI開發聊天機器人ChatGPT連日來引起各界討論,香港大學一度宣布,禁止所有課堂、作業和評估中使用ChatGPT或其他AI工具,除非學生事先獲得有關課程講師的書面同意豁免,否則將被校方視為剽竊個案。
台灣學界也對ChatGPT有諸多討論,教育部近日接連邀集學校、教育團體代表收集意見,今天晚間以文字回應媒體所得出的初步共識。針對AI生成工具涉及大學課程教學與學術倫理部分,須協助學校在資訊科技快速發展下,引導學生以合理且負責的態度,善用科技輔助學習,將請大學協進會或委託專業團體研究。
外界擔心有學生會用ChatGPT來製作備審資料、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影響招生公平性。教育部表示,大學申請入學第二階段為「多資料參採」,書面審查著重學生資料的真實性及自主準備、呈現高中教師認證的課程學習結果。
教育部表示,大學會更審慎審查備審資料,且將加強第二階段自辦甄試項目,包括筆試、口試或實作,確認資料真實性與學生真實能力。大學招聯會也將於近期召開會議,制訂指導原則提供各校。
教育部長潘文忠21日受訪時也指出,AI確實有其長處,可作為學習的輔助,目前各大學已重視此問題,紛紛組成工作小組,研究可能造成的影響。就他瞭解,大學招聯會也將在會議中討論相關議題,教育部後續也會透過各大專協會,收集並彙整各校的意見。針對外界擔心有學生會用ChatGPT來製作備審資料、高中學習歷程檔案,潘文忠認為,大學教授想看到的是學生的學習歷程和反思,這些資料經學生撰寫,也要由高中教師審核和認證。大學甄選中,除了書面審查,許多校系還安排面試、筆試、實作,可更詳細地瞭解學生的綜合表現。
中央社記者近日訪問學界人士,多認為AI發展有利有弊。例如元智大學教務長謝建興認為,初學者可藉由ChatGPT完成基礎學習或迅速取得問題答案,進而「拉到巨人肩膀上」,至於更深入的學問探究,還是得靠老師和學生自己。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指出,AI技術一定會越來越先進,教育領域應思考如何善用,讓師生受惠,在教學研究面也要有不同因應方針。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陳信希也認為,大學生已擁有清楚判斷能力,只要教師願意花時間,指出應避免的不適當使用方式,導引學生正確使用觀念,就可以讓ChatGPT發揮效能,協助教學、研究。
責任編輯/邱苡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