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故事因為害怕傷害到別人,而小心翼翼的迴避敏感部分,那麼這樣的故事可能沒辦法打動人心。」
—2022年12月7日NHK新海誠專訪。
似乎從誠哥走進大眾視野後,已經很少人記得新海誠曾經被譽為「背景之神」,在他的電影中每一幀都美的可以拿來當作桌布,因此高水準的畫面表現基本上已經是新海誠電影的標配,當然要說風格的話還是早期秒五和言葉之庭那時會比較強烈一些。不過在《鈴芽之旅》中新海誠喜歡的夢境、雨水以及天空,在這部通通沒有落下。
※本文包含劇透。
劇情說明
電影開頭,放眼望去是一望無際的繁星點點,彷彿時間都融合在一起的天空拉開了故事的序幕。鈴芽從夢中醒來,平凡的她是居住在九州宮崎的十七歲女高中生,這天她和一位名為宗像草太的青年邂逅,青年說他在尋找廢墟中的「門」。出於好奇,鈴芽來到當地的溫泉廢墟,出現在她面前的是一扇佇立在水中的門。之後鈴芽無意中拔起了地上的貓型石像,不料石像居然化做貓逃跑了。
隔天鈴芽發現廢墟上方的天空出現了異常,急忙趕到現場後才發現門後衝出了異物,而草太正在奮力把門關上,兩人合力將門關上後,草太告訴她自己是「關門師」。在人們離開後的場所(廢墟),有時會出現被稱做「後門」的門,開啟的後門會跑出「蚯蚓」那是一種活在日本底下的巨大力量,當蚯蚓衝出門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倒下造成地震。因此草太四處旅行,找尋開啟的門將它鎖上,並把那塊土地還給原本的持有者「產土神」。
事後鈴芽將保護她而受傷的草太帶回家包紮,沒想到昨天逃跑的貓型石像出現在兩人面前,並在草太身上下了詛咒,導致他變成一張椅子。為了讓草太恢復原狀,鈴芽暫代其職踏上了旅程,沒想到旅程的終點是她不願回想起的記憶。
對土地的追思與對神靈的敬意
不難發現,新海誠的災難三部曲從《你的名字》隕石到《天氣之子》的水災,都越來越貼近生活,最後是《鈴芽之旅》的地震,且題材是許多日本人至今仍然無法面對的傷痛。
除了震災主題外,新海誠也創作了一個故事來哀悼那些失去了人們活動和喧囂的廢墟,就像一個奠基儀式,並撫慰這些土地。也因此故事開頭選在以日本神話發源地的宮崎縣,擁有許多自古流傳的神話與傳說。
在草太鎖門的祝詞中則可以看出對土地的敬意。我稍微做了考察,新海誠有說祝詞中的日不見神是為了電影虛構的。所以大家不用去糾結那到底是什麼神,但產土神是實際存在的信仰。
誠惶誠恐呼喚日不見神(かけまくもかしこき日不見(ひみず)の神よ)
先祖之產土神(遠つ御祖の産土(うぶすな)よ)
領受已久之山河(久しく拝領つかまつったこの山河)
誠惶誠恐,謹此(かしこみかしこみ 謹んで─)
奉還於爾(お返し申す!)意思大概是:
請恕我呼喚您的名字日不見神啊!
孕育久遠先祖故土的產土神啊!
我們長年從您那得到的這片山河之地
讓我們感到受寵若驚
請讓我以最誠摯的敬意將它歸還
歸還於您!
土地承載著人們的情感、承載著數代人共同的記憶。當這些土地上的廢墟漸漸被人遺忘,便會導致災難,因此關門師便要懷抱敬意,去想像並感受曾經居住在這些地方的人們的思念之情,關門的鑰匙孔才會出現,並且在關門以後,要誠心的將土地歸回給當地的產土神(鎖門)。日本神道將該地區土地的守護神稱作產土神(うぶすなのかみ)類似台灣的土地公。
比地震更嚴重的心靈傷害
日本的傳說裡,地震是大鯰(おおなまず)在地底興風作浪,只要大鯰身體晃動,便會導致地震產生,因此使用要石刺入大鯰的頭尾,防止其動作。而電影中新海誠則使用「蚯蚓」來比喻在地下的神。神道信仰相信萬物皆有神,即便是會帶來災厄的邪神同樣是神。
新海誠曾在《月刊Newtype》2023年1月號22頁的採訪中表示,「蚯蚓」的設定參考了龍與大鯰的傳說,取名為「蚯蚓」的靈感來源則是受到了村上春樹短篇小說《青蛙老弟,救東京》中出現的「蚯蚓君」的啟發,這部作品是為了防止地震而與巨型蚯蚓戰鬥的故事。
這部短篇收錄於村上春樹2000年初發表的新作《神的孩子都在跳舞》,主要探討1995年阪神大地震對人們產生的影響。
1995年1月日本的阪神大地震,在瞬間讓一切都灰飛湮滅,地震發生於清晨,因此許多人是在睡夢中過世的,災難的來臨更加印證了事世的無常,有可能前一天還互道晚安的家人卻成了最後一次見面。
不過《神的孩子都在跳舞》並沒有提到地震帶來的實質災害,而是指向遭遇地震後人們已不知「為何而生、為何而活」這也成了新海誠的創作啟發。
在電影《鈴芽之旅》即便是在東京這個日本最繁華的都市,卻也有著巨大的「廢墟」他指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廢墟,而是心靈上的空虛,這才是比地震更為嚴重的傷害。
門後所承載的重量
「我製作這部電影時的想法是哀悼和安撫人們的思想和記憶所在的廢墟。我的觀眾大多是年輕人,而災難作為一種共同的經歷正在消失,在東日本大震災發生11年後,原本無法接受災難電影的觀眾也變的可以接受了,也許現在我們可以分享同樣的感受。」
—新海誠《鈴芽之旅》電影發布會。
電影中踏上旅程的鈴芽一路從宮崎出發,接著去到愛媛、神戶、東京、宮城,一路上鈴芽與各式各樣的人邂逅,同時也關閉當地廢墟所開啟的後門,在這些地方出現的災害之門,都是人口遷移離去之後剩下殘垣斷壁的寂寥場所。
草太在電影結尾所說的一句話大大震撼我,「鎮住土地的是人心的重量。」那些後門出現的地方都是因為被人們遺忘,導致人心的重量不足,因此鎖門時才需要回憶土地過去的點點滴滴。
這個設定就像是生者對逝者的緬懷,只不過緬懷的對象是廢墟,能撫慰生者的永遠都只有對逝者的記憶,當所有人漸漸遺忘過去的災難,或是不願面對過去的傷害,那人心的重量就會消失。
這趟公路之旅最讓我無法避免聯想到的,就是鈴芽的所到之地,都是歷史上曾經發生過震度6級以上地震的區域。宮崎蝦野地震(1968年)、愛媛藝予地震(2001年)、神戶阪神大地震(1995年)、東京關東大地震(1923年)、宮城東日本大地震(2011年)就連鈴芽居住的宮崎隔壁(熊本)在2016年也曾發生過地震。
尤其是日本三大地震:關東大地震、阪神大地震、東日本大地震。雖然時間跨度很大,但可以推斷出許多人都曾因為上述的地震而受到創傷。其中最為深刻的其實是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這個地震對日本人後續的防災觀念及措施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阪神大地震發生時,新海誠還只是一名大四學生。當時他的妹妹在關西地區上大學,但他那時也只能做為從媒體那邊接收訊息的人(神戶新聞NEXT專訪)。直到東日本大震災發生,新海誠表示這個災難對他影響很大,他感受到生離死別或許離自己並不遙遠,雖然不是受災戶,但災難發生當時他想著或許自己隔天就沒地方住了也說不定。
當時新海誠已經是位動畫導演,他開始思考自己為什麼要做動畫?以及身為創作者的使命。不是被動單純的接收訊息,而是主動要將想表達的訊息傳遞給觀眾。
鈴芽這趟旅途的用意,不是沿途中的美食風景,而是導演想讓所有人看到曾經遭受過重大災難的人,他們克服了災難,現在正過著正常的生活。即使日子並不總是一帆風順,但也不會讓自己覺得生活很辛苦。而鈴芽與這些人邂逅的一段段回憶,最終能成為一個能撫慰,並留在心中成為強而有力的重量。
自我救贖的成長之旅
電影上映前的譯名曾以《鈴芽的門鎖》、《鈴芽鎖門》蔚為討論,但最後決定譯為《鈴芽之旅》,雖然第一次看到時覺得不太適合,但在看完整部片後,覺得這個譯名是最為貼和整部電影核心的翻譯。
《鈴芽之旅》之所以更打動我,不僅是建立在悲傷的震災歷史,而是女主角鈴芽的自我救贖。當你深知她與歷史的關聯後,會明白不同於《你的名字》,這是一部無法重頭來過的電影,更讓人難過的是,這是真實發生過的災難。
而鈴芽之所以喜歡上草太,可以從電影結尾看出,小時候的鈴芽曾經誤入門後的世界,那裡被稱為常世,是只有往生者才能抵達的國度,而常世存在著所有時間,當時她就見過草太了,因此第一次和草太見面時,她才覺得很熟悉。電影開頭她曾在廢墟自言自語說「我們是不是在哪裡見過?」
不過與其說草太是男主角,不如說草太的出現只是個契機,他是鈴芽成長的基石,是一個轉機,如果沒有草太,鈴芽仍然會活在不願面對母親在災難中去世的真相。
如果要說鈴芽是個戀愛腦倒也不是,她大可像帆高一樣,為了喜歡的人讓東京陷入災難當中,但是她選擇讓草太成為要石後就已經成長了。她選擇成就大義,也自行另闢拯救草太的轉機,因為人生並非只有一種選擇。
新海誠也曾說,50歲的他已經不再對《你的名字》中描繪「命運紅線」的愛情關係有太大的興趣,在場刊中也說到這次主軸不是愛情故事即使鈴芽是對草太一見鍾情,但草太從未表明自己的想法,感覺兩人更像是夥伴的關係。
我必須說誠哥的電影愛情線部分從來沒有打動我過,微妙的距離感以及淡淡的哀愁,有時候我甚至不太能理解故事中想表達的東西。但這次拿掉感情線我反而更能專注的去理解故事的深度。
且比起依靠彼此的雙向救贖,一個人的自我成長反倒更加吸引我,不是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如同《你的名字》的瀧,或是《天氣之子》的帆高可以依賴。基於現實層面來說,要振作的話還是得靠自己。所以旅途的最後鈴芽對小時候的自己說「不管現在有多麼悲傷,今後還是會順利長大。所以別擔心,未來一點都不可怕!」
「你今後也會喜歡上別人,也會遇到許多很喜歡你的人。雖然你現在可能覺得一片黑暗,可是早晨總是會來臨。」最後鈴芽鎖上她不願碰觸的那道門說著「我出發了。」完成了一趟最終的自我救贖之旅。
「我是明天的鈴芽」無論發生什麼事都要勇敢走下去。
電影結局貫穿全片的核心
花澤香菜本次電影中替鈴芽的媽媽配音,在進行最後的關門時,傳來了許許多多人的聲音,那是東日本大震災發生的那一天的早晨,最後一句「我出門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是花澤香菜配音?香菜的聲音我聽超過10年了,天使的聲音我不可能聽錯。
轉場過一段時間,鈴芽為了成為護理師努力備考,在電影結尾,鈴芽見到草太時說了「歡迎回來」。
我認為鈴芽不只是在對草太說,也是「那一天」許多家屬無法對受難親人說出口的話,最後的「歡迎回來」,是鈴芽那一天沒能對媽媽說的話。一句「歡迎回來」保含了多少思念的重量?看似輕巧帶過的一句話,實際上卻蘊含著貫穿全片足足的重量,讓我在當下心情久久無法平復。
誠哥的溫柔與感謝
「我沒辦法描繪與災難無關的故事。」
「電影不是學校的教科書」。我到這時才重新體認到,電影(或者更廣義的娛樂)不需要是正確的、模範的,反而應該談課本沒有談的東西,譬如讓人知道了會皺眉的秘密願望。我要使用和教科書不同的語言、和政治家不同的語言、和評論家不同的語言來談,要以不同於道德或教育的標準來寫故事。這才是我的工作。如果因為這樣受到斥責,那也沒辦法。
—天氣之子後記。
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創作的力量,如同藤本樹的《驀然回首》多少人希望自己可以阻止悲傷的事件發生,但我們無能為力,只能透過創作來宣洩那些心中的遺憾,希望能藉由創作成為指引觀眾的一展明燈。
我認為,人類歷史也是一部以故事形式留下巨大悲劇的歷史。我們通過對不可避免的悲劇進行思考找到一種解釋,並將其昇華為一個故事,從而向前邁進。可以說《鈴芽之旅》是以這種方式呈現的地震文學的一種形式。
—ファミ通新海誠專訪。
不是災民或日本人沒辦法感受到共鳴,我認為這說法是對的,畢竟我們太幸運了。擁有創傷的人,並不會因為一句鼓勵或一部電影就得到救贖,但或許會得到某種心靈上的慰藉,反倒是對於沒有經歷過這段悲傷歷史的觀眾來說,只要能記得這件事情並從中得到共鳴那就足夠了。
從表面來看會覺得《鈴芽之旅》似乎所有設定都是點到為止,好像無論是鈴芽和草太的感情線、還是角色深度看起來都沒有很明顯,我認為這是新海誠在各方權衡下的結果。
新海誠以極度隱晦的方式做出災難主題《鈴芽之旅》整部電影不賣慘也不濫情,不是透過慘烈的畫面明講災難的可怕,從本片中我可以感受到這些「刻意隱晦」的手法,是導演對觀眾的溫柔。
我不否認動畫電影就是要有創造力與想像力,但是當新海誠導演決定將這麼沉重的議題搬上大螢幕後我打從心底佩服他,甚至我認為這比他過去的所有作品都要來的有意義。
總結:創造與延續
前往宮城的路上,芹澤站在山坡看向一片草原說「沒想到這裡這麼漂亮啊」,那裡指的大概就是曾經受到核災的福島,曾經跟車諾比一樣被大火焚燒的福島核洩漏地區,如今也長了不少植物。即使還有人止步不前,但生命自會找到出口。你可以當作是鈴芽的自我救贖之旅,也可以當作是緬懷過去歷史的公路之旅。
不太清楚大家心中對所謂新海誠的風格是什麼樣的理解?而我的理解是,從小眾孤芳自賞,一直走到大眾視野誠哥從來不對自己的創作妥協。
不難看出近幾年新海誠的進步,本片確實是新海誠的集大成之作《鈴芽之旅》有頭有尾敘事流暢,起先以為媒體宣傳所說的「集大成」不過是宣傳標語,看完電影後才發現這部是確確實實揉合了新海誠風格的一部電影。從來沒想過居然能從新海誠的作品中感受到救贖與深度,並且是我認為有史以來最好的收尾。
新海誠這次將作品獻給了所有人,從懷抱對土地的敬意關門,到鈴芽的自我救贖,其中的關聯不難看出,新海誠導演想表達的是「感謝」面對這個沉重的創傷,許多災民是連聽到,甚至連走進電影院都沒有勇氣的。
不要想著自己能與災民站在同等的地位感受,我們能做的到只有記住這段歷史,不要忘記曾經發生過及存在的事物,我們要對著這些曾經存在過的東西懷抱著感謝。
記得《追逐繁星的孩子》電影文案是「我動身踏上旅程,是為了與你道別」,而《鈴芽之旅》鈴芽踏上旅程是為了電影最後那句「歡迎回來」。
另外本片的配樂對我來說也是加分,不像前兩部某些段落有點打歌拍MV的既視感,個人比較喜歡這種回歸純配樂的電影感。雖然不像宮老的電影有久石讓的超神作曲,但RADWIMPS&陣内一真和誠哥真的是好搭檔,鈴芽之旅的配樂給我一種帶有淡淡哀愁氣息,同時又從中隱約展現出生命韌性的空靈感,做為一段療傷之旅的配樂是再適合不過了。
片中的插曲不論是卡拉OK的老歌還是芹澤車上的歌曲,都不會喧賓奪主,反倒有畫龍點睛的效果。新海誠說致敬魔女宅急便,以及電影中芹澤的車旁恰巧經過一台黑貓宅急便這些都是有經過同意才使用的。
我對這種結合歷史、真實災難背景、土地神靈、自我救贖的作品真的是超喜歡,毫無招架之力,大學某一段時間我都在研究空難及地震以及社會案件(純粹個人興趣),對這類題材特別有共鳴。
想說的都說完了,在想要不要去二刷4DX有點想要那個海報。以上是對這次電影的心得。
作者介紹|尼可拉斯寒吉
重度ACG成癮者,普通的宅宅。文章主題以與動漫為主,歡迎各式合作洽詢。現為電影神搜駐站作者,主要經營個人網站「宅宅生存日誌」噗浪常駐。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原標題:新海誠《鈴芽之旅》解析,感謝與重新出發的勇氣。)
責任編輯/邱苡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