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依據他影片內的數據計算,整體菜單毛利率67% (假設已含包材成本),然後再依照過往經驗推算出營業配比,就會初步生成本文的數據圖片。等瘋狂期之後沈澱下來,非常理想的狀態下,假設每天好天氣,每天都是上班日,都還有1000杯,測算如下。從帳面上看起來的確是可以賺錢的。
且若以簡單裝潢的話,回收成本的時間並不算太長,是合理的時間範圍。以上都是假設消費者黏著度極高,且都不去喝其他品牌的狀態下,茶飲的烏托邦品牌,可能就是這樣設定的。但拾汣茶屋直接忽略掉一個大環境問題:員工的在職穩定性和缺工窘境。是的,沒錯,就是員工。同樣差不多的薪水,在大品牌每天輕鬆處理400杯,還是要有壓力匆忙處理1000杯的數量跟壓力?
只要是正常打工仔,應該都選得出來,是前者。況且我們現在是用日均杯數再討論問題,而高峰餐期的工作壓力是比離峰的還要高上許多,甚至很多員工是經過一次高峰製作期就直接提離職的。這也是非常多看似賺錢的店,最後卻以收場告終的主因之一。因為整天會累死,還不見得可以穩定賺錢。
再來講講除了人力之外的硬性成本問題。培訓、行銷、研發,採購系統,各項後勤設定,上述基本支出跟建立,如果要用心做的話,都需要佔據公司營業額17~20%,如果原料基本疊價只疊了20%,那我敢說,供應鏈這端壓力會非常的大,尤其現在高通膨以及物流費用一直再增加,這比例的疊價是很難以支撐總部的。
之後的故事,大家就可以自行延伸了:總部支援不足導致管理不周、督導不嚴格、加盟主不滿、活動力道弱、產品特色不強等,導致品牌持續衰退,然後退場。
從心而論,我是非常支持這樣的嘗試的,畢竟有好的良性競爭品牌,消費者才會是最後的受益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食力FoodNext(原標題:網紅Toyz「拾汣茶屋」是充滿初心的茶飲品牌 還是又一間加盟韭菜收割機?)
責任編輯/邱苡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