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都怎麼想?5觀念讓你越來越富有,別再把錢握緊緊

2023-03-15 13:06

? 人氣

有錢的人通常比較有自信:就算實際上可以支配使用的錢比窮人少的時候,也很敢冒險。比如相信眼前遇到一個很好的賺錢機會,雖然口袋沒有錢,也覺得當然可以做,因為錢反正去找就有了,賺了很快就可以還了。資格沒有也沒關係,真正要用的時候再去取得就好了,結果也真的會成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錢只是考量價值時的其中一種標準:比如新聞播報隔天汽油每公升要漲○‧七元的時候,有錢人絕對不會願意跟著大夥兒、推著摩托車去加油站排隊等四十分鐘,只是為了要省二十八元台幣。這並不是有錢人不在乎小錢,而是四十分鐘的時間,很明顯並不值得。無論貧富,凡是跟錢有緊張關係的人,都無法忍受沒有占到便宜的想法。

良性循環:有錢人認為既然有賺錢就要用錢,不會把賺來的錢統統收著。因為不惜花錢投資自己,讓自己的條件越來越好(而不只是花補習費跟報名費,拿回一堆根本不能拿來找工作的奇妙證書),因此可以賺更多的錢,以至於不知不覺中變成那種「花越多、就賺越多」的人。

窮人與錢的關係

‧ 直接

‧ 覺得自己一無所有

‧ 什麼事都用錢作為標準

‧ 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 鑽牛角尖

有錢人跟錢的關係

‧ 錢只是工具

‧ 不太容易受到金錢誘惑

‧ 有錢的人通常比較有自信

‧ 錢只是考量價值時的其中一種標準

‧ 良性循環

作者介紹|褚士瑩

一個從小就喜歡到世界盡頭去旅行的國際NGO工作者,專業訓練來自埃及AUC大學唸新聞,及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

2001年起計畫遍佈世界各地,七大洋五大洲只缺南極洲跟南冰洋,他很愛自己的工作。在緬甸衝突地區的和平工作,讓褚士瑩意識到發展工作的極限,因此從2015年赴英國倫敦瑞士哲學作家艾倫.狄波頓成立的「The School Of Life」(人生學校),後來在法國「Institute of Philosophical Practices」(哲學踐行學院)師事奧斯卡.柏尼菲博士,學習哲學諮商,目標是在緬甸內戰衝突地區成立一個草根哲學機構,鼓勵武裝部隊跟難民營中長大的孩子一起思考「和平為什麼比較好?」,進一步用哲學思考來面對世界上各種戰爭、貧窮、難民、移工、歧視等複雜的問題。

在台灣期間,他串連在地與國際團隊,一起關心兒童與成人的思考教育、訓練NGO領域的專業工作者、客工、新移民、部落、環境、社區營造、小農與永續農業、自閉症成人、失智症家屬的支持。中文出版品包括《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實踐篇》《誰說我不夠好?》《企鵝都比你有特色》《看見自己說的話》《別慌,一天只做三件事就好》(大田出版)等五十多本作品。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田出版《1年計畫10年對話:預約10年後的自己,需要年年實踐與更新》(原標題:每天為錢憂慮,智商會降低13分)

責任編輯/李艾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