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濕氣累積太多,不只是天氣潮濕造成的!中醫師曝5大NG生活習慣,是讓你疲勞的真正元凶

2023-04-03 08:30

? 人氣

體內溼氣重,容易造成疲勞、皮膚乾癢!(示意圖/取自photo-ac)

體內溼氣重,容易造成疲勞、皮膚乾癢!(示意圖/取自photo-ac)

過去,人們總覺得只有南方濕邪大,容易有濕病。因為南方地處沿海地帶,屬於海洋性氣候,外界的濕度比較大,所以人們直覺地認為南方濕邪危害大。清代著名溫病學家葉天士就明確指出:吾吳濕邪害人最廣;而北方乾燥,剛勁多風,濕邪不甚。不過,據我幾十年的臨床經驗,結合對病人的調查,發現北方同樣多濕,只是入侵的途徑有異,受侵的臟腑有別而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說到濕,很多人會想到南方的梅雨季節。一到這個時節,很多地方就會陰雨綿綿、高溫又高濕。不但物品容易發霉變質,甚至腐爛、散發出穢濁惡毒的氣味。生活在這種環境中,體虛的人很容易被這種惡毒之氣侵入體內,直入上、中二焦,而產生胸悶脹滿、身重腰痛的不適感。

相對而言,雖然北方的氣候沒有那麼多濕,但是濕病卻不少見,主要是因為現代人感受「內濕」的機會多了,而內濕是沒有地域之分的。

北方濕病的增加,我認為主要跟下面幾點有關係:

1. 飲酒習慣導致體內濕熱

北方人比較豪放,以酒為日常飲料,但是酒也是導致水濕的一種原因。適量飲酒可以通經活絡,對身體有益,但酒為水穀發酵薰蒸而成,性熱而質濕,如果喝多了,就會在體內形成濕熱。

2. 冷飲解暑反致濕氣不出

家家戶戶都有冰箱,蔬菜、水果、飲料等食物將冰箱塞得滿滿的。為了清熱解暑,很多人喝冷飲,吃霜淇淋、冰涼水果,卻不知冷飲入胃容易傷到脾陽,如果脾陽不足,水濕排不出去就會變成濕邪。如果你大便不成形,便中有未消化的食物,這就表示有脾虛的現象,該注意調整了。

3. 高油高脂高糖容易積濕

平日若常吃油膩、精細的食物,也就是高糖、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也會導致體內增生濕濁之氣。

如果把身體比作一部機器,那食物就是讓這部機器正常運轉的能量來源。只是這種能量是有數量限制的,如果吃了過多高油高脂高糖的食物, 能量便超過了身體所需要的,自然便蓄積在體內,化為濕邪,濕氣累積久了又會導致化熱,就成了濕熱病。

4. 運動少濕氣排不出

北方屬於內陸地區,過去交通不便時,外出就只能靠走路;但現代社會我們常常一坐就是一天,出門時又有車,運動量少了,濕濁之氣就排不出去, 日久滯留在體內累積成濕邪之氣。

如果去跑步或打籃球,就會出很多汗,水濕就會透過這樣的方式排出去。但若只是坐著,身體運化水濕的系統缺乏鍛鍊,功能也會慢慢減弱。

5. 精神緊張增加代謝負荷

現代人生活、工作壓力都比較大,極易造成精神緊張,這也會導致體內代謝物的增加,由此增加濕濁之氣。

上面這五點,導致北方人也同樣容易得濕邪,雖然相對來說仍比南方人少一些, 但仍然不可輕忽濕邪致病對健康的威脅。

作者介紹|路志正

在中國中醫界備受尊崇的雜病聖手,擅長內外合用、針藥並施、食藥配合與身心同治。上承濕病理論和臨床證治經驗,抓住濕病要害,創新性提出「北方亦多濕」論,提出「百病皆由濕作祟」主張。治療理念強調輕靈活潑,恰中病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奇点出版《除身體的濕:調理脾胃病、皮膚病、慢性病、三高病》(原標題:北方也多濕,千萬別輕忽)

責任編輯/林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