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婦女,許多官員也會「善用」拉斯普丁和皇后的親密關係來使自己飛黃騰達。這種寵信親信的狀況幾乎是要亡國的節奏,但皇后愛子心切,即使有不少人(這其中最大咖的就是總理斯托雷平,也就是俄國土改的推手,他下令將拉斯普丁流放回鄉,皇母瑪麗亞也支持這個決定)看出拉斯普丁會把帝國拖垮,但皇后說什麼也不願意趕走他。宮中大概就呈現如下的情形:
「皇后陛下,臣認為拉斯普丁是妖孽啊!再不想辦法除掉他,羅曼諾夫的榮光會毀在我們這一代啊!」
「胡說!你們這群老不死的傢伙!你說王朝會崩毀?那你有沒有想過我兒子死了的話誰來接班?你還是他(指著另一個大臣)?就只會講古,我看你也很快就成為要被講古的對象了啦!」
一戰開打
1914年,隨著塞爾維亞的一聲槍響,本就各懷鬼胎的歐洲諸國便迅速炸開了鍋,忙不迭地拉攏盟友、組織軍隊準備進行全面戰爭。俄羅斯為了支持塞爾維亞,以沙皇為首的主戰派在力排眾議之後和英法站在同一陣線抗擊德國,並把聖彼得堡這樣一個具有德國風的城市名改為彼得格勒,藉此宣示俄羅斯和德國勢不兩立。不過,拉斯普丁在這時又跳了出來,年少的他曾看過伏爾加德意志居民的富庶生活,心生嚮往,便極力反對和德國作戰。而這也是拉斯普丁難得的正確抉擇,本來就疲弱的俄羅斯帝國難以支撐戰爭帶來的巨大傷害,土地失去了農奴,造成了後方糧食供應的不足,較為低落的工業程度也難以和德國抗衡。
但是,心意已決的尼古拉二世仍然想要親自介入戰事,擔任最高指揮官,一班大臣很快就以國家會沒有人帶領而紛紛反對,善於觀察時機的拉斯普丁卻看見了這其中的政治紅利,不繼續囉嗦打仗的問題,立馬贊成皇帝的想法。於是,國家名義上的最高領導人換成了年邁的斯托雷平總理,但拉斯普丁和皇后一唱一和,在宮中大玩罷免遊戲,總理、內政部長,農業部長和戰爭部長等等重要官員都被掃地出門。而由皇帝帶領的戰爭指揮部也並沒有讓戰況起死回生,開戰兩年內的陣亡官兵迅速攀升到五百萬人之多,俄羅斯的前途岌岌可危!
暗殺「聖僧」
拉斯普丁專斷弄權的行徑在此時終於激起了整個宮廷中的不滿,像總理那樣不痛不癢的流放已經不是合用的手段了,只有徹底讓他消失在地球上才能扼止國家不停流出的鮮血。
1916年,皇帝的遠方親戚尤蘇波夫親王夥同數人(這其中包含了德米特里大公,即尼古拉二世的堂弟)邀請拉斯普丁到他家作客。宴席上擺出了幾塊蛋糕和葡萄酒——摻了劇毒氰化鉀的那種。拉斯普丁不疑有他,大口大口地吞下蛋糕,又大口大口地灌葡萄酒,幾個人死死地盯著他看,期盼毒藥儘速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