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桶是家家戶戶必備的衛浴設施,但是你知道「馬桶」一詞從何而來,不過馬桶與「馬」又有什麼關係嗎?
中國最早關於「馬桶」的詳細文字記載可追溯到北宋時期,歐陽脩《歸田錄二》提到的「木馬子」,由此可知,「馬桶」一詞並非外來語,且名稱也是經過代代更迭。
馬桶最初其實被叫作「虎子」,傳說西漢時,著名的「飛將軍」李廣善於騎射,他在射死了一隻臥虎後,命人將銅器鑄成虎形以盛裝小便,來表示對猛獸的蔑視,也展現將軍的威嚴,此後,專門用來盛裝便溺之物的器具就被稱作「虎子」。
《西京雜記》記載,「漢朝以玉為虎子,以為便器,使侍中執之行幸以從。」也就是漢朝宮廷會用玉製成「虎子」,由皇帝的侍從拿著,以便皇帝隨時使用,這就是後來我們所熟知的便壺、便器,同時也是馬桶的前身。
不過到了唐朝,因為唐高祖李淵父親的名字為「李虎」,為了避諱,便將名稱改為「馬子」或「獸子」等稱法,隨著時代演進,又漸漸被後人俗稱為「馬桶」。
不同身分所使用的馬桶也有所不同,民間使用的馬桶多為木製,是一種帶有蓋子的圓形木桶,塗抹上桐油或防水朱漆;而王公貴族為了彰顯地位,所使用的馬桶材質則更加高級,不但有銅製、瓷製,甚至還有以黃金製成的,一直到現代,才發展為以陶瓷為主要原料,並且隨著科技進步,發明出可沖洗、發熱等功能。
責任編輯/梁溶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