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老師是誰?他跟3個人學投資,還被一本書啟發85%的投資原則

2023-04-17 09:40

? 人氣

向費雪學到「核心投資」

當葛拉漢正在撰寫《證券分析》一書時,菲利普.費雪還在加州擔任基金經理人。費雪從年輕時就對企業成長力有著莫名的興趣,他在1958年出版的《非常潛力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 and Other Writings)是一本教導投資人辨別高成長公司的經典名著。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認識費雪的理論之前,巴菲特都是根據財務報表的數字來評斷一家公司的好壞。受到費雪的影響之後,他的投資條件就加入了一些無法以數字量化的因素。

「無法以數字量化的因素」指的是經營者或經理人的素質、公司的勞雇關係、研發能力、品牌力等。費雪與葛拉漢不同的地方就在於,他相當重視與經營者面談,以及調查交易對象、員工對這家公司的評價。

而且費雪認為,與其投資許多公司,還不如集中投資少數優秀的公司。事實上,他的投資組合裡通常由不超過十檔個股所構成,其中的三到四檔股票就占了整體的大約75%。

巴菲特的「核心投資」可以說是承襲了費雪的想法,甚至他自己也曾經說過:「我的85%是由葛拉漢構成,剩下的15%則是費雪。」

關於核心投資,請參見本書第105頁。

來自摯友蒙格的珍貴建言

查爾斯.蒙格不僅是巴菲特的合夥人,也是他的摯友。兩人的交情從巴菲特不知道多少次在發言中稱「查理(查爾斯的暱稱)與我」即可見一斑。

雖然兩人都是出身自奧馬哈,也有不少共通的友人,卻一直到1959年才初次見面。當時,投資巴菲特的投資合夥事業的一位友人認為「這兩個人很相像,應該很合得來吧」,便引見兩人認識。

當時蒙格還在洛杉磯擔任律師,在接受巴菲特的建議後開始跨入股票投資,並且在1962年索性辭掉律師工作,成立了和巴菲特一樣的投資合夥事業。

蒙格的投資哲學雖然與巴菲特相近,但曾經擔任律師的經驗與高道德標準,逐漸成就了他獨樹一格的投資哲學。沒多久,巴菲特就採納蒙格的建言,開始修正他的投資想法。

1972年,兩人聯手收購時思糖果(See's Candies)這家巧克力製造商,當時,巴菲特堅持如果不能低價收購就沒有意義,但蒙格主張,好的公司還是值得付出一定的對價購買,他說:

不管相對有多便宜,買下劣質的事業都不是好事,因為我們真正想買下的,是那些表現優異的事業。

巴菲特最後同意以相當於三倍淨值的代價收購時思糖果,結果當然獲得了比這更大的報酬。

巴菲特的投資哲學怎麼來的?(圖/時報出版)
巴菲特的投資哲學怎麼來的?(圖/時報出版)

作者介紹:三原淳雄

經濟評論家、鑽研巴菲特的投資專家。

1937年出生,逝於2011年。1959年九州大學經濟學系畢業後,進入日本三大證券公司之一的日興證券就職。1970年外派赴美,於西北大學攻讀MBA課程,之後任職於日興證券紐約分公司,擔任洛杉磯分公司經理。

1980年成立三原淳雄事務所,擔任大阪經濟大學客座教授。他以經濟評論家的身分,針對國際政治、經濟、股票投資進行演講和寫作。活躍於東京電視台《早晨衛星》、日經CNBC《三原╳生島的市場對談》等電視節目,也固定於《投資経済》等雜誌刊物撰寫專欄。

在日本,他以「鑽研華倫巴菲特的投資專家」著稱。1999年獲得東證Pen Club文化賞,表彰他在日本證券界的永久貢獻與功績。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巴菲特投資攻略圖解:實踐巴菲特投資法的最佳入門》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