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奇蹟不只帶來國民所得的大幅增長,也同步推升台灣股市,從1980年以來每月定期定額扣款台灣股市3,000元至今,帳戶淨值竟可成長至超過2,000萬元新台幣。看到過往台灣股市的驚人表現後,後悔自己太晚進場或完全錯過的人,可以看看正在走上與台灣相似的經濟與國民所得成長道路,且只接近台灣剛起步時候的越南。
1. 出口產品升級促成台灣經濟奇蹟
台灣出口產品與經濟成長變化:
從1951年至2010年,台灣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高達8%,人均國民所得由1,588元新台幣飆升至62萬元,堪稱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典範。而台灣能夠從二戰後的外匯短缺、物價飆漲等重重困難中,將出口產品從低附加價值的糖與米,轉變成電子產品與半導體,靠的全都是台灣政府的產業發展與出口政策。台灣先是實施匯率與貿易管制改革與出口原料退稅,加上人工便宜與人力素質較高的優勢將出口產品升級至紡織品,之後再透過政府鼓勵外國人投資的方式進一步將出口產品變成電視與後來的各種消費性電子設備,幫助台灣經濟與人均國民所得飛速增長。
2. 踏上成長階梯時定期定額台股,表現亮眼
1980年代開始,曾經共同是出口重要來源的紡織品與電子產品,開始變成附加價值較高的電子產品為主(雖然名稱上都是電子產品,但出口從一開始所有零件都進口,台灣只負責組裝,變成後來也開始生產零組件)。假設從台灣由勞力密集轉向資本密集的1980年代開始,每個月定期定額3,000元扣款台灣股市,截至今年3月,帳戶淨值高達2,021萬元新台幣,遠高於投入的156萬元本金。在經濟成長與國民所得增長速度較快,且出口產品升級的過程中參與該國股市,可獲取亮眼的報酬。
每月定期定額3,000元也可滾出大筆退休金:
3. 爬上成長階梯,越南股市是曾經的台股
越南主要出口產品佔整體出口比重:
隨著出口產品由電子產品轉變成半導體晶片,台灣已經由過往技術落後,變成技術領先但面臨其他人追趕的角色,自然不可能再維持過往這麼快速的成長(技術落後者單純引入領先者技術就可大幅提高生產力,但領先者必須自己找尋或開發新技術)。越南近幾年電子產品及電腦佔整體出口比重才剛開始接近紡織與鞋,就很像1980年代的台灣,也希望藉由加工出口區與吸引外資的方式,幫助自己由勞力密集轉換成資本密集產業,透過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價值的方式來提高經濟成長與人均國民所得,股市也可望複製台灣過去的輝煌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