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買最初是由 7個小島所組成的沼澤地,原本是葡萄牙所有,在1661年,被當作嫁妝送給英王查理二世,後來東印度公司以每年10 英鎊從英王手中租得孟買,成為在東方實施殖民擴張和統治的重要根據地。
英國在經歷工業革命之後,棉紡織業迅速發展,1861年美國爆發南北戰爭,使得當時是全球最大棉花供應地的美國南方,無法供給市場需求,這時印度棉花透過孟買輸出全球,替補了美國南方的地位,再加上19世紀時蘇伊士運河的開通,大大縮短從亞洲至歐洲的距離,從此孟買的身價翻了兩翻,如今依然是印度海運貿易的重要吞吐門戶。
當時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時期,也由於城市的大幅發展肇始英殖民後,因此在孟買市區所有建築幾乎都是英式建築再揉合些許的印度傳統形式,最具代表性的是座被列為世界遺產的火車站,1888年為紀念維多利亞女皇即位 50周年興建的維多利亞車站,這棟混血建築結合哥德式、文藝復興及印度傳統宮廷式,外觀華麗的讓人以為是座宮殿或教堂,15個港灣式月台一字排開,是列車的終點與起點,鐵路是英國人留給印度的資產,但跟日本人留下的鐵路一樣,另一面也是掠奪。就跟世界上其他仰賴捷運系統紓解紊亂交通的大都會一樣,它是孟買的血管,而維多利亞車站就像是心臟,如潮來潮往將每個人推送到城市各角落。為擺脫殖民色彩,現今改為賈特拉帕蒂.希瓦吉車站,以 17世紀著名國王希瓦吉命名。
便當快遞可謂Uber eats始祖
疫情當前,外送行業需求大增,不管是「吳柏毅」還是「傅奔達」成為疫情時代街上的風景之一。這座車站除了是電影貧民百萬富翁的場景外,更令我感興趣的是當地歷史已久的便當快遞行業,這是吳柏毅的前輩,追本溯源也是英國人遺留下來的。當年英國人無法適應此地飲食的差異,因此便請人把家裡準備好的午餐送到上班地點,英國人離開後,這樣的服務依舊被保留下來,搭配得天獨厚、班次密集的通勤火車,每天大約有二十萬個便當在城市中漫遊傳遞,這也是全印度獨有。
我在最繁忙的中午來到車站,跟著他們的腳步近身觀察。便當快遞人員被稱為達巴瓦拉,意為「飯盒人」,他們身穿白衣,頭戴尼赫魯帽,每天早上在上班交通尖峰過後,便開始到各個訂戶家收取便當,極有效率的利用火車,運送從郊區收來的便當,到站後再用人力步行或是騎腳踏車的各種方式,準時在預定時間內送到客人的手中,每一個便當在送到客戶手中前,可能都已經轉了10手以上。對大多數是文盲的他們來說,便當上不同顏色的符號,便是便當要送的地方,不需要QR code和條碼管理,幾乎不會出錯。完成任務的吳柏毅們,悠閒聚集在路邊抽煙聊天,大約下午一點半過後,運送過程重新上演,只不過作業程序相反,要將空便當盒送回取件的地方。
也許你會問,為什麼早上出門不順便帶便當出門就好,還要多此一舉?若你見識過尖峰時間火車的擁擠情況,就會知道能不帶東西是最好的,因為往往會成為你下車時的障礙,而且按照印度飲食習慣,咖哩湯汁想要保存完整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因此強調準點、方便的便當快遞自然而然成為許多孟買人的選擇。
車站不只是火車停泊的地方,也是人與人產生生活連結的樞紐。有部電影「美味情書」就是以便當快遞為故事主軸拍攝,有興趣可以找來看看。喜歡裡頭的一句話:「有的時候搭錯車,也能抵達目的地。」
作者介紹|馬繼康
以旅遊為工作主軸的行動者,已造訪43個國家,更熟知台灣特色景點。透過演講、寫作、上課、帶團傳遞旅行態度與價值,目前為世界遺產深度領隊、師大社教系兼任講師、台灣旅行學課程講師,也出沒於廣電節目之間。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趣你的世界遺產:關於那些歷史古蹟裡的奇人異事:泡澡、拋披薩、趕羚羊、唱情歌,還有健身大叔……帶你看不一樣的世界遺產》(原標題:賈特拉帕蒂 ‧ 希瓦吉車站 Chhatrapati Shivaji Terminus–便當快遞可謂 Uber eats 始祖)
責任編輯/邱苡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