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闊的世界觀、飽滿鮮明的人物、高潮起伏的情節轉折,《進擊的巨人》(進撃の巨人)是一部讓人驚嘆連連的神作,對生死、國族、歷史仇恨都進行了深刻的思辨,我永遠不能忘記初看這部作品的驚艷與感動。
為什麼我們要探討一部作品「怎麼說」?
在創作上,內容主旨固然重要,但如何讓讀者感動、信服,和表達的形式大有相關。所以在分析一部作品的時候,除了該關心他在「說什麼」,更應該探討他「怎麼說」,而且一部作品「怎麼說」更反映了他要「說什麼」。
《進擊的巨人》在第一季第一集艾連媽媽死去的那段,就讓人嗅到了神作的味道,在這段短短三四分鐘的劇情裡,用了兩個層次的對比來鋪陳面對死亡的恐懼,也讓人明白在創作上細節刻劃的重要性。
一、漢尼斯隊長:從英勇上陣到恐懼逃走
在艾連和米卡莎趕回家中時,艾連的媽媽已被傾頹的房屋壓倒在地,她知道自己沒有生存的希望了,只好請漢尼斯隊長帶著這兩個孩子逃跑。漢尼斯隊長一開始為了報恩,信誓旦旦地說他會去殺死巨人,拯救三個人。
然而,直到他遇見了比他還高大兩倍的巨人,血紅的血管遍佈全臉,咧嘴露出弧度幾乎佔滿了下半張臉的微笑,雪白的牙齒閃著青光。
那瞬間,他恐懼了,下一秒他只敢抱著艾連和米卡莎逃跑。
漢尼斯隊長並不是個一開始就膽小怕事的人,他也曾想與巨人決一死戰,將艾連的媽媽也拯救出來。但在那個瞬間,他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脅,求生本能令他不得不逃走。
二、艾連媽媽:被巨人吃掉前的一聲「別走」
比起第一個層次的對比,漢尼斯隊長從英勇上陣到恐懼逃走,第二層次的對比更令人怵目驚心。艾連的媽媽知道自己是不可能得救了,所以她希望至少能夠保住孩子,拜託漢尼斯隊長帶著艾連和米卡莎趕緊逃走。
這不僅出於理智上的判斷,更出於一位母親對孩子的愛。
然而,即使艾連的媽媽是一位在巨大的死亡威脅面前,仍然臨危不亂的女人,她在死前仍然展露了脆弱和恐懼的一面。
她注視著自己的孩子被漢尼斯隊長抱走,露出欣慰的微笑。
直到大家都逃走,身邊只剩下巨人的時候,她才終於放聲大哭,說出那句:「別走」
如果《進擊的巨人》只是用大量先進的特效和聲光效果,告訴你巨人有多可怕,而不注重劇情上的層層鋪墊,也很難成為一部神作。但《進擊的巨人》用敘事手法上的層層鋪墊與對比,告訴你人類是多麼的渺小與脆弱。即使你擁有再大的智慧、勇氣和愛,在死亡面前,仍然會不由自主地感到恐懼。
但是艾連的媽媽對孩子的愛,令她得以隱藏這份龐大的恐懼,只為了讓孩子能夠安心逃脫。
愛與死亡,孰輕孰重,這才是潛藏於劇情之下,第三層次的對比。
作者介紹|希文樂見
著迷於書、電影戲劇、交流等一切可容納故事的載體。夢想是設計出深度又有趣的國文課,讓看著高深莫測的經典和學生的生活有所連結。希望能在流轉的時光中留住些什麼,於是開始寫作,記錄下令自己「喜聞樂見」的事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 Vocus(原標題:短短三分鐘的劇情就告訴你為什麼《進擊的巨人》會是神作)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