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世界越變越快,年輕人很難透過單一專業,就安心打拼一輩子。在資訊如此爆炸的時代,特別容易受人影響,從身邊的親友到網路上的陌生人。面對這些大時代的焦慮,青年究竟該如何應對呢?AI專家李開復,分別用三大步驟,引領青年邁向成功、自信、快樂的人生。
名人小視窗
李開復,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三日出生於臺灣,一九八八年獲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電腦系博士學位。
李開復於一九九八年七月加入微軟公司,曾任微軟公司副總裁,並創立了微軟中國研究院(現為微軟亞洲研究院),二〇〇五年七月加盟Google。
李開復用了十個月的時間,幾經反覆,完成了《做最好的自己》,也完成了他要為青年寫一本書的願望。
演講辭
成功就是成為最好的你自己
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說過:「不要竭盡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競爭。你應該在乎的是,你要比現在的你強。」
中國社會有個通病,就是希望每個人都照一個模式發展,衡量每個人是否「成功」採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標準:在學校看成績,進入社會看名利。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國,人們對財富的追求首當其衝,各行各業,對一個人的成功的評價,更多地以個人財富為指標。但是,有了最好的成績就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嗎?有名利就一定能快樂嗎?
真正的成功應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創造了新的財富或技術,可能是你為他人帶來了快樂,可能是你在工作職位上得到了別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歸自我、與世無爭的生活方式。每個人的成功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凌志軍在其《成長》一書中得出的重要結論是「成為最好的你自己。」也就是說,成功不是要和別人相比,而是要了解自己,發掘自己的目標和興趣,努力不懈的追求進步,讓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
成功的第一步:把握人生目標,做一個主動的人
在新浪聊天室裡,當網友問我的人生目標是什麼時,我是這麼回答的:「人生只有一次,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響力(impact),能夠幫助自己、幫助家庭、幫助國家、幫助世界、幫助後人,能夠讓他們的日子過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夠為他們帶來幸福和快樂。」我回答這個問題時絲毫不需要思考,因為我從大學二年級起就把「影響力」當作自己的人生目標。
對我來說,人生目標不是一個口號,而是我最好的智囊,它曾多次幫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難題。我當初放棄在美國的工作,隻身來到中國創立微軟中國研究院,就是因為我覺得後一項工作有更大的影響力,和我的人生目標更加吻合。此外,當我收到一封封迷茫學生的來信,給他們寫回信時,我也會想:「如何讓回信有更大的影響力?」我先後公開的三封「給中國學生的信」都是如此誕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