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所述,施行逾兩年的隔音法出現了三大盲點,包括乾式施工,剝奪民眾表面材選擇權;新成屋若要加強隔音工程,實務上有所困難;隔音建材評定項目僅在綠建材基礎上,增加隔音測試的分貝數規範等。
了解工法 才不會鴨聽雷
在探討乾式施工法剝奪民眾表面材的選擇權之前,劉明坤跟曾彥清認為有必要先跟民眾說明隔音墊的施工做法,輔以樓板樣板、圖像來說明,否則容易像鴨子聽雷,有聽沒有懂。
劉明坤說:「隔音墊的做法可以分成兩大類:乾式和濕式作法。濕式作法用在貼磁磚,現行做法在樓地板上面做隔音墊,再往上做打底面,即水泥灌漿壓層,然後再貼上磁磚。另一種乾式作法,在樓地板上面做一個打底面,然後直接在打底面上貼上木地板,通常這類木地板下面會有一層薄薄的隔音墊。」
若是濕式貼磁磚作法,日後屋主想要改成木地板,直接往上疊加,貼上去即可,除非室內磁磚表面不平整,或是已經發生膨拱問題,才需要先架高後再舖木地板;乾式作法若想要將木地板換成磁磚,無法在現有的木地板上面加隔音墊後,再打底再加磁磚,因為這樣層層往上疊加,整個高度會非常高。
除非採二次施工,把原有的水泥灌漿壓層打掉,舖上隔音墊再灌漿,就可以在上面貼磁磚,但實務上要打掉整層的水泥壓層工程浩大,執行困難;另外就是在原本的水泥壓層上面直接舖上隔音墊後,再灌一層水泥壓層,再貼磁磚,整個厚度最少會有十公分,如此勢必犧牲掉室內淨高,且因為樓地板加高後,室內的門片高度就必須修正裁短,上述兩種做法,大多數屋主都較不能接受。
取巧乾式法 有違立法本意
以修法施行至今,建材公會接到建商反映的問題,多數不知道怎麼做,就乾脆用乾式作法貼木地板,若日後屋主把木地板拆除後(木地板後面有一層薄薄的隔音墊),等於也將隔音墊拆除了。劉明坤說:「這與法規希望建置隔音工程達到永久隔音效果的精神不符,因此理論上樓地板的結構裡面應該要有隔音建材,意即『內建永久性隔音層』,而不是建置在表面材底下。」
建材公會在跟建商討論上述這些問題時,就發現問題來了。例如,民眾購入第一手房後轉售,接手的購屋民眾想要換成磁磚,但是因為隔音墊跟木地板是黏在一起的,因此當被拆除後,自然也就沒有隔音效果,不僅如此,後續施作隔音工程的成本,完全轉嫁到民眾身上。
劉明坤建議新建案在一開始規畫的時候,就直接採濕式作法,後續民眾想汰換成其它磁磚或木地板,都不會破壞結構層裡的永久性隔音層,也不會剝奪民眾表面材的選擇權。
怕權責難釐清 新成屋不給做
針對新成屋的部分,民眾若想加強樓板隔音效果,在底層加層隔音墊,吳宜哲說:「通常建商沒有這個選項,我試過太多次幫業主跟建商溝通,要在底層多加一層隔音墊,但建商的回應都是如果這樣做,那就無法保固,因為多了一層,屆時交屋後如果發生膨拱,建商很難跟下包廠商做好權責釐清問題,通常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