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家中有小小孩的購屋民眾,會更在意隔音問題,除建商提供符合法規的基本要求外,也會希望額外加強隔音效果;吳宜哲則建議可以直接客變成全退,因為退掉後地板就是毛胚狀態。
若是購買的是新成屋,或是預售屋來不及客變成毛胚屋,只能在交屋後再另外進行隔音工程;實務上這樣做的不多,因為購買新成屋的民眾,裝修預算本來就比較少,大部分預算都在頭期款上面,再加上交屋後若還要額外衍生拆除費用,他們也會比較捨不得。
不想多花錢 先住再說
大部分購屋族的心態會認為,既然已經買了這些東西,再用比較低的價格退給建商,等於賠更多,而且還要再用比較高的價錢去恢復它,只是為了增加隔音而已,而且這些都不是表面材,施作後也看不到,且若要施作地板工程,還須額外申請室裝,六到十萬元跑不掉,自然心態就「先住看看以後再說」。
反而是購買中古屋的民眾,因為大部分購入物件年代久遠,可能原有屋況地板顏色不喜歡、縫隙卡汙、木地板踩起來有聲音、磁磚非目前主流規格或是有膨拱問題等,或有可能動到隔間、管線走地板等都會影響到樓地板,通常就會順勢把地板換掉、加做隔音工程,對他們來說相對比較容易,就會一起處理。
美國強制 要求膠合劑須黏結
最後,針對提及隔音建材吸水性的問題,負責評定隔音建材單位的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綠建築發展部經理李明賢表示,就目前所使用的環境,並沒有針對吸水性的項目去做要求,主要因為每個所使用的環境,或多或少有所差異,當然這也包含當初的施工環境,變數較大,較難有標準化。
不過,李明賢也提到,現行的規範有其一定的防水性,而在基層下面,緩衝墊和樓地板間,有沒有用膠合劑黏結,送檢時都會請廠商詳實進行記錄,如果已經有做黏結,因為溼氣關係,也許到後面緩衝墊會有反翹情形發生,造成整個舖面膨拱,那吸水性可能就會造成影響。
在國外,例如美國,確實有要求緩衝墊跟樓板一定要用膠合劑強制黏結,目前台灣還沒有這樣的要求,所以廠商實際進行試驗時,工序裡有無此工法,都要敘明清楚;自然送檢評定試驗時,它的剖面便會註記,而測驗報告裡所呈現的就是它完成面結果的部分,因此民眾一定要確認,當時經過認證的系統,它的完成面包含什麼項目,是否符合民眾所需。廠商敘述清楚,對消費者的權利也較有保障。
內建永久隔音層 一勞永逸
隔音修法施行逾兩年,雖說目前尚無重大事故、糾紛發生,但其盲點,確實有其改善空間,且多數民眾都希望買到永久寧靜宅,無論新成屋、中古屋,未來也都有可能因為易主而更換不同地板材,因此若沒有使用「內建永久性隔音層」,後續「隋棠惡鄰事件」恐還會再上演。
針對隔音綠建材的評定,現階段只有在評定綠建材的基礎項目上,額外針對隔音測試的分貝數做要求,未來是否還可針對吸水性、防火、防焰、耐燃等納入評定項目,可視需求而定,都將是我們邁入下一階段,更高質量寧靜安全宅的功課。
(文/朱福山)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住展房屋網,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