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板隔音法修訂上路逾兩年,建商、室裝等業者指出不少盲點,想獲得寧靜安穩的居住空間,民眾該如何邁入更高品質的寧靜宅?
小朋友天真無邪超可愛,一旦在家裡跑起來追逐嬉鬧──蹦!蹦!蹦!可能先瘋掉的是「樓下那一戶」。集合住宅同棟裡,若鄰居家有小小孩,相信不少人都有過上述的經驗,而住宅的樓地板噪音來源,不只住戶跑動,家具、家電移動也會產生噪音,因此不少民眾購屋時,會詢問關於樓地板隔音的問題,深怕日後遇到惡鄰,生活品質受影響。
尤其是今年初「隋棠惡鄰事件」,引發社會關注,該事件雙方雖經過兩次調解未果,至今仍是羅生門,近期隋棠表示,抗議的鄰居好像消失了,應該也不會有第三次調解,她反而因為此次事件認識不少社區裡的好鄰居。
修法施行逾兩年 實務現三盲點
相關法令已於2021年1月起實施,現行分戶樓板隔音構造規定,即《建築技術規則》防音修正條文第四六之六條,新蓋大樓所使用的隔音材,若是15公分混凝土樓地板,其表面材衝擊音降低量指標須在17分貝以上;12公分混凝土樓地板,則須在20分貝以上,或取得內政部綠建材標章的高性能隔音性綠建材;在加裝後噪音值須降到58分貝(相當於人們平常講話的音量)或更低,才能符合新的規範。
現施行逾兩年,實務上出現不少盲點。哲空間室內裝修設計總監吳宜哲說:「此次法規修訂,只是擬定一個基本隔音分貝數做為規範,不代表法規上路前的建案都沒有達到此標準,隔音就比較不好,我認為法規主要是杜絕劣質建商、或推案因量體小而不做分戶樓板隔音工程。」
法規上路後,加上近年發生不少類似「隋棠惡鄰事件」的案例,民眾對於居住安寧的樓板隔音要求更加重視,自主加強、改善隔音工程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不過吳宜哲表示,中古屋翻新改善隔音的需求,較無問題,新成屋的部分,詢問的人多,實務上真正加強隔音的少,關鍵還是在於建商的態度。
不僅如此,中華民國建築材料商業同業公會理事劉明坤表示,實務上法規執行後,業界慢慢發現施工存在盲點與缺點,因此大部分的業者多採用替代方案,就是在木地板的後面,加上海綿隔音墊,這是目前最取巧的乾式施工法。
「隔音工程應該是一個永久工程,但是當隔音建材跟水泥灌漿結合在一起後,它的耐久性能使用多久?是否剝奪民眾表面材的選擇權?隔音建材會不會有吸水性的問題?」䒩睿室內裝修設計總監曾彥清認為,現行多數採用取巧的乾式施工只能起到短暫的隔音效果,而隔音建材的評定項目不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