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家境不好的孩子,要考上台大有多難?他揪高教政策1大錯誤,努力念書也難逃階級複製

2023-07-08 11:00

? 人氣

作者認為,人民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應該是公平的,不應該受到經濟狀況的影響。(示意圖 / Pexels)

作者認為,人民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應該是公平的,不應該受到經濟狀況的影響。(示意圖 / Pexels)

我們至少先有個共識,就是人民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應該是公平的,不應該受到經濟狀況的影響。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實際情況當然不會這麼理想,從圖1可以看到,根據稅籍資料的研究,無論你把頂尖大學定義為台大、Top 5、Top 10 或 Top 20,都可以明顯看到,隨著家長收入增加,子女就讀頂大的機會也會上升,尤其在所得70百分位數後更是快速成長。

沈暉智.林明仁(2018),“論家戶所得與資產對子女教育之影響 — 以 1993–1995 出生世代及其父母稅務資料為例”,(圖/《經濟論文叢刊》)
圖1,沈暉智.林明仁(2018),“論家戶所得與資產對子女教育之影響 — 以 1993–1995 出生世代及其父母稅務資料為例”,(圖/《經濟論文叢刊》)

最近引發討論的私校補貼政策,從圖2可以說明,私校學生大約是公立學校學生的2-3倍,但到了所得80百分位數後,私校學生數量就會大幅下降,顯示台灣前20%有錢的家庭,子女就讀私校的比例是隨著收入增加而越來越低

沈暉智.林明仁(2018),“論家戶所得與資產對子女教育之影響 — 以 1993–1995 出生世代及其父母稅務資料為例”,(圖/《經濟論文叢刊》)
圖2,沈暉智.林明仁(2018),“論家戶所得與資產對子女教育之影響 — 以 1993–1995 出生世代及其父母稅務資料為例”,(圖/《經濟論文叢刊》)

圖3中更可以發現,台大、陽明、清大、交大等頂尖的公立大學,每年學校花在每位學生上的支出超過40至55萬,而他們每年的學雜費是5-7萬元上下,這些學生的家庭,也是台灣收入最高的家庭。反觀,逢甲、淡江、東海等私立大學,每位學生能使用的資源只有約15至20萬,但他們每年的學雜費卻高達9-12萬,這些高負擔的家庭,收入的中位數也比較低。

沈暉智.林明仁(2018),“論家戶所得與資產對子女教育之影響 — 以 1993–1995 出生世代及其父母稅務資料為例”,(圖/《經濟論文叢刊》)
圖3,沈暉智.林明仁(2018),“論家戶所得與資產對子女教育之影響 — 以 1993–1995 出生世代及其父母稅務資料為例”,(圖/《經濟論文叢刊》)

用納稅人的錢補貼有錢人讀頂大?

因此,長期研究台灣高等教育的駱明慶教授才會說,大學的低學費政策,事實上是以一般納稅人的錢,補貼有錢家庭的小孩念公立大學

賴清德在宣布私校補貼政策時說,他閱讀相關研究後,意外發現,經濟比較弱勢的孩子,反而多數都念私立學校,這種狀況下造成很大的不公平,也增加經濟相對弱勢家庭的負擔,因此他主張政府有責任進一步地降低公私立大學之間的學費落差。

老實說,我完全可以理解他的「意外」,因為即使是相對有錢家庭的小孩,要進入頂尖大學也需要付出相當的努力,因此我們很容易就認為進入頂大是靠自己的努力,卻忽略了整體統計上,自身的努力,其實跟家庭背景是脫不了關係的。

《正義論》作者羅爾斯(John Rawls)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一個人願意做出的努力,是受到他的天賦、才能、技藝以及他可選擇的對象影響的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天賦較好的人,更可能認真地做出努力。」

在羅爾斯的想法裡,努力並不是完全操之在你的。努力有家庭條件上的限制,例如一個必須負擔家計、長期睡眠不足的孩子,跟另一個家境優渥、可以提供各種教育資源甚至營養品的孩子,後者肯定更有努力的條件;努力也有讀書天賦上的限制,一個隨便讀就能Top 20、認真讀就能上台大的孩子,肯定比怎麼讀都考不上大學的孩子更有讀書的動力;努力也有社會觀感上的限制,例如在台灣,對電機有興趣的孩子,肯定比對音樂、美術有興趣的孩子更容易努力去發展自己的潛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