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戰爭中,因當時通訊落後,所以常用書信傳送軍機要件,若是兩軍對陣或陷入包圍時,這種方法就很不安全。因信使往往被敵軍捕捉,也有可能叛逃。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不但軍機盡失,甚至還有可能被敵軍所用,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古人便發明許多類似現代密碼技術的秘密通訊方式,包含陰符、陰書及蠟書,在傳遞內容上也設置了不易被敵人所破解的符號,像是隱語、字驗。
1. 陰書
陰書是中國古代情報傳遞的重要技術手段。就是將所寫的書信分解為三封,必須三封信合在一起,才能了解其內容;發信者將這三封信交給三個信使,並從不同的道路送出。萬一信使被敵軍逮捕一至兩位,也不會泄露軍機。而在古代軍事著作《六韜》中一文《陰書》內則記載在「主將欲合兵,行無窮之變,圖不測之利,其事煩多,符不能明」的情況下,應使用陰書;並稱陰書具有極高的保密性,「敵雖聖智,莫之能識」。
2. 暗號
暗號也就是戰前的事先約定,用一字或一句話代表不同的意思,這種方式雖也被採用,但在需要傳達很多訊息的時候往往不便,所以總體而言用得不多。
比如在《岳飛傳》中就有記載「作蠟書……刲股納書,戒勿泄。」又如《欽宗記》所記「遣蠟書間行出關召兵,又約康王即河北守將來援。」可見在緊急狀況下,連皇帝傳信也是要使用保密的蠟書。
3. 蠟書
蠟書即將書信封在蠟丸裡,可防敵軍洩密,並兼有防潮、防水的作用。在《宋史-李顯忠傳》中有「乃密遣其客宙燦以蠟書赴行在」的記載。
4. 隱語、字驗
比蠟書更安全且方便,而又能傳送各種內容的通信方式是類似於密碼的隱語。所謂的隱語,就是「軍政急難,不可使眾知,因假物另隱喻之。」而隱語起源於春秋時期的軍事行動。隱語透過藉助他物,無論是比喻或暗示,傳遞軍事情報;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類似猜謎的隱語,是需要雙方心有靈犀,才能較為準確地溝通,但同時也容易發生誤會。
此外,為讓訊息更加精準,又不讓別人輕鬆破解,中國古代在設計隱語方面也逐漸形成一套術語,那就是事先將要聯絡的事項,以術語的形式編排好次序,將領們平時均加以熟記,每次作戰前,主將與每個出戰的其餘將帥約定,雙方以某一首沒有重複用字的五言律詩為「字驗」。若有事報告,就隨意寫成一封書信,將要報告的事的次序,對應於該首詩中的第幾個字,然後在普通書信中的某字旁加一記號即可,主將回覆也如法炮制即可。
像是某次出戰,主將與偏將約定以杜甫的《春望》一詩為「字驗」,只要在該詩的某字中加一小點,就能得到具體的指令。這是一種很方便而高度保密的通信手段,而這種密碼是敵人所無法破解的。
最後,古代有些將領在戰場上還借用民間一些更為簡便的隱語進行秘密聯絡。例如北宋名將種世衡,他在西夏作戰時,在軍報上畫了一枚棗和一只龜,「棗龜」與「早歸」音近,這是在雙方已有某種默契的情況下,所採取的一種簡單而實用的秘密通信方式。明朝時,抗倭名將戚繼光在吸收古人經驗的同時,又創造出一種類似現代電碼的隱語,他把漢語中聲母和韻母的代表字編成兩首歌,並按順序編為號碼,軍內通信人員進行通信聯絡時,就按編碼進行,為讓通信人員能熟悉掌握,戚繼光還編了一本《八音字義便覽》作為教材,專門進行訓練。
資料來源:《搜狐網》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