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資本額100億元以上及鋼鐵、水泥業,116年完成確信(約100家)
113年:資本額50-100億元,117年完成確信(約100家)
114年:資本額50億元以下,118年完成確信(約1400家)
換句話說,產業只要有歐美客戶,或是上市櫃公司,鋪天蓋地,至少都需要走過這一趟碳盤查的過程,回報自己到底排了多少碳。那企業要如何知道自己開的公司到底有多少碳排量?這就需要進行所謂「碳盤查」了,要先有碳盤查,才有後續的碳定價、碳減量。碳盤查把溫室氣體排放分成三大種類:
直接排放:公司所擁有或能控制的排放源,來自製程、廠房,以及交通工具的排放
間接排放:從第三方購買或取得,且使用在組織內部的各種能源,所產生的間接排放溫室氣體排放
其他間接排放:公司外部產生的所有間接排放,較難計算和控制,像是員工通勤或商務差旅,產品生命周期產生的排放等等。
問題是,在這幾年之前,企業既沒有必要,也沒有能力搞定碳盤查。今年3月發表年度企業永續進程報告,超過77%臺灣企業未進行碳足跡盤查。可想而知,碳盤查(與後續碳管理)方案市場不小,但檯面上的資服業者各有什麼優勢去佔得一塊餅?是否已經開始貢獻營收?
集團企業內的碳排查服務:大世科、東捷資訊
老牌機電廠東元與大同,2023年以來都受惠於節電、綠能與新能源題材,旗下資訊管理相關子公司,也分別有碳排查相關業務。大世科的母公司則是大同,其碳盤查相關商品為「ESG零碳整合管理系統」,提供零碳路徑解決方案供企業遵循及訂定減碳目標,協助企業提升永續發展競爭力。協助客戶從碳當量盤查、分析,進而協助制定碳排減量計劃,例如降低電力消耗、建立再生能源規劃、碳權採購交易管理等,階段性實施以達到淨零碳排目標。
以每月營收來看,還看不出有較前一年穩定增長,股價先行的速度比較快。
東捷資訊母公司就是東元,最早是代理德國軟體商SAP的ERP(企業資源規畫)系統起家,原本公司就有逾260家上市櫃公司客戶。除了攜手雲端報告大廠Workiva推出「ESG智能碳管理解決方案」,包括SAP將在高雄亞灣區成立全球ESG研創中心,也宣布碳盤查的導入及顧問服務,由系統整合夥伴東捷資訊與伊雲谷負責,專攻外銷歐洲市場的金屬釦件業者進行碳盤查。SAP是德國公司,對於歐盟法規的熟悉度自然是優於其他業者。
換句話說,東捷不只與SAP合作,也有ESG智能碳管理解決方案,大小規模通吃。其ESG智能碳管理解決方案已有電機、金屬加工業兩家客戶採用,目標今年要導入40-5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