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權交易所成立,對台泥、中鋼有何意義?不減碳,每年增加上億成本

2023-08-07 12:40

? 人氣

由於原料與燃料碳排放占水泥業製程高達95%以上,台泥近年透過水泥窯核心高溫協同處理9大產業廢棄物,並將廢棄物資源化,成為水泥製程的替代原料與燃料,減少石灰石及煤炭的使用,達到減碳效果。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作為第一波被徵收碳費的水泥產業,亞泥評估,如以每噸二氧化碳徵收新台幣300元計算,每年將增加近10億元支出;為了減少因為碳排產生的成本,亞泥除了增加替代燃料用量,也推廣低碳水泥取代高排碳的卜特蘭水泥(Portland Cement)。

另外,在製程改善方面,亞泥與研究機構合作開發「碳捕捉、再利用」(CCU)技術,利用煙囪排放的氣體與循環經濟物料進行碳捕捉,反應後可作為下游混凝土業者的負碳粒料,預計明年底會有初步成果,目標2030年可處理1.8萬噸二氧化碳。

預拌混凝土大廠國產實業則表示,相較於水泥業,國產總排碳量換算年度總出貨量,平均每立方公尺混凝土僅排碳約3.36公斤,只有水泥業排碳量的0.003%左右。

但為了進一步達到減碳,國產在台南與汐止等廠導入碳礦化混凝土技術,不僅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同時平均每立方公尺混凝土,可減少約17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將取得不少碳權,提升競爭優勢。

中鋼擔綱產業領頭羊 讓減碳成為一門好生意

鋼鐵業龍頭中鋼因採用一貫化作業鋼廠的高爐煉鐵製程,碳排高於採用電爐煉鋼的豐興、東和鋼鐵等下游業者;但作為產業領頭羊,中鋼訂定減碳規劃,以2018年為基礎,2025年要減碳7%,2030年減碳目標從原先的22%提高為25%,並朝2050年淨零碳排永續發展前進。

節能減碳不只是為了達標碳中和,同時也是提升競爭力。隨著歐盟對於進口產品碳排的規範逐漸趨嚴,業者私下透露,減碳看似提高成本,但長遠來看,高碳排產品在歐洲等市場已經沒有競爭力,因此發展低碳產品才有未來,「減碳其實是一門好生意」。

中鋼也攜手晉禾、盛餘等下游用鋼業者,透過製程中推動減碳方案,再將剩餘的排碳以減量額度抵減作法,製造出可宣告碳中和的產品,協助下游業者銷往歐洲市場。

中鋼並攜手石化業啟動「鋼化聯產」,透過「碳捕捉、再利用」技術,捕捉及分離中鋼高爐和轉爐副產爐氣中的溫室氣體,交給化工廠製成甲醇等化學品,先導工廠預估年減碳可達4900噸。

此外,中鋼成立「中鋼節能減碳及碳中和推動小組」,小組每3個月召開1次會議,甚至建立獎金制度,鼓勵內部員工提出減碳小妙方,讓第一線員工用前線的經驗,以最實際、最有創意的方式減碳。

責任編輯/郭家宏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