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論述不需要翻譯成白話。其實這篇評論的最後一段寫得也很清楚:
營養學充斥著迷思。許多迷思背後都有強大的商業利益,例如吃早餐。當前最主要的營養問題是日益嚴重的肥胖問題,身為營養學家的我們必須考慮延續這些迷思可能造成的傷害,例如吃早餐的價值。
近年來(令人欣慰)的發展
除了艾里森與勒維斯基之外,還有其他科學家挺身挑戰哈佛流行病學研究。以下是《泰晤士報》近年來的四則新聞標題:
●每天吃優格或許能降低糖尿病風險
●每天一碗粥是長壽關鍵
●每天吃幾顆花生可預防早夭
●史上最大規模研究證實莓果與葡萄有助於減重
這四份研究都來自哈佛或哈佛的合作單位。雖然四篇論文都在正式警語中說明研究結果僅為關聯,但是論文的內容都支持《泰晤士報》下的標題。
《泰晤士報》也整理出幾則於理有據的回應:
「這些吃優格的受試者,生活形態可能比較健康。」——亞拉斯特.蘭金(Alastair Rankin),英國糖尿病協會會長,2014年11月14日
「攝取較多全榖食物的人,通常也會有比較健康的生活形態與飲食。」——維多莉亞.泰勒(Victoria Taylor),英國心臟基金會資深營養師,2015年1月6日
「我們知道在這項研究裡,吃花生的人比較瘦,他們吃的水果跟蔬菜也比較多……高血壓或糖尿病的機率比較低……這些因素加起來對壽命產生的影響超越每天吃少許花生。」——凱瑟琳.柯林斯(Catherine Collins),倫敦聖喬治醫院資深營養師,2015年6月11日
「此類研究無法證實因果關係……吃較多富含類黃酮食物的人也會有其他抑制發胖的習慣。」——沙塔教授(Sattar),格拉斯哥大學,2016年1月26日
營養流行病學(dietary epidemiology)似乎正在經歷一場有益的轉變,越來越多認可關聯性的人挺身而出,挑戰支持(包括早餐在內)線性或因果關係的研究者。現在有些人擔心哈佛對於發表未觀察到的事實這件事不夠嚴謹,只關心維持公衛研究結果是否前後一致。
質疑早餐的聲音逐漸浮現在檯面上。美國政府的《2010–2015國民飲食指南》提到「不吃早餐與體重過重之間存在著關聯」,表達強烈反對不吃早餐的立場。不過,2015年8月10日的《華盛頓郵報》有一篇報導名為《早餐斷食的科學理論:政府的營養學家可能搞錯了》,記者彼得.霍里斯基(Peter Whoriskey)認為政府反對早餐斷食的立場並非奠基於科學,而是猜測。霍里斯基予以譴責:「仔細探究政府的營養學家在《飲食指南》裡納入早餐警語的原因後,會發現不夠嚴謹的科學猜測(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也有機會變成嚴格的官方營養準則,散播至全美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