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防偽技術,為何假鈔反而比現代少?5大高明手段曝光,想造假比登天還難

2023-08-27 09:00

? 人氣

清朝時紙鈔防偽有特殊方法。(示意圖/取自Unsplash)

清朝時紙鈔防偽有特殊方法。(示意圖/取自Unsplash)

現在有假幣,古代也有假幣。真幣和假幣之間的戰爭,從貨幣誕生之日起就開始了。現代紙幣有一套完整的防偽技術,那古代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從古至今,不論東方或西方國家,人們為了打擊貨幣造假做了各種嘗試,可說是絞盡腦汁。以紙幣為例,如果想要杜絕假幣,首先當然是要用一些獎懲措施讓偽造者知難而退。

一開始,官府對造假行為的處罰並不算重。比如宋太祖在位時期,官府也就是打打造假者的屁股,或者將他們流放到邊疆做苦役罷了。但是,一本萬利的造假行當,利潤何其豐厚,任誰也想富貴險中求!於是,市面上一時之間假幣橫行。氣憤的官府下手越來越重,後來乾脆將懲罰措施直接印在紙幣上。造假者照著紙幣進行偽造的時,看到「私鑄錢者絞」類似的警告,不知道心理壓力會不會更大一些?

古代印刷假鈔的下場(圖/時報文化提供)
古代印刷假鈔的下場(圖/時報文化提供)

其次,和現在的紙幣一樣,古人也會運用一些防偽技術來提高造假難度。

古人想了很多辦法,大致如下:

1. 使用特殊的材料造紙,不許民間採購。

2. 和現代紙幣類似,在紙幣上印刷特殊的浮水印。

3. 把印錢用的模子製作得非常精美,難以模仿。

4. 使用多種顏色進行套印,提高仿造難度2。

5. 清朝人開始在紙幣上使用編號來防偽,不過那時候還沒有阿拉伯數字,是用《千字文》來編號。

鑄造假幣的人沒有這麼精細,他們要用最低的成本創造最多的利潤。所以,他們雖然要追求偽造得像,但在生產流程上往往能省就省。他們一般會直接把編號刻在範本上,因此印出來的假幣編號都一樣,只要把一樣編號的錢分開後再跟真錢混合使用,就不容易露出馬腳。

清朝的紙幣上也有冠字號碼,只不過不是用數字來編號的,而是用《千字文》。

但是,為什麼要用《千字文》呢?

一是《千字文》流傳廣泛,婦孺皆知。那時候,《千字文》是孩子們的啟蒙讀物,就像我們現在的小學教材一樣。另外,《千字文》讀起來朗朗上口,極富韻律感,非常容易背誦。所以當時的人多少都能背上兩段。

二是《千字文》有一個非常厲害的地方—整篇沒有重複的字3。用它編號時就不會重複,不容易產生歧義。人們很快就能看出自己眼前的這張錢是哪個批次的。

比如,這張圖中的紙幣冠字號碼是「兵字第三萬九千七十一號」。這批紙幣的冠字是「兵」。古人讀到「兵」就會想到《千字文》「家給千兵」一句,於是他們一下子就能明白,原來這批紙幣的印刷批次是「家給千兵」。

從理論上講,如果把《千字文》的一千個字全部用上,便可發行一百萬張紙幣而不會重覆號碼。不過當時的印刷技術有限,不能用機器自動印刷冠字後的編號。所以,那一長串編號,都得單獨手寫或是用蓋章的方式解決,嚴格說來還是挺麻煩的。

大清寶鈔臨摹圖(圖/時報文化提供)
大清寶鈔臨摹圖(圖/時報文化提供)

該圖是咸豐五年發行的大清寶鈔,冠字為「兵字第三萬九千七十一號」,中間的文字為「准足製錢伍百文」,意思是紙幣的面額是五百文。

註1. 宋代使用「楮皮」當作紙的原料,現在楮皮紙製作工藝已成為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註2. 起初,中國的多色套印技術多用於布帛、畫作。待宋代出現交子後,交子也用朱、墨兩種顏色套印圖案或用印章來防偽。

註3.這裡指的是繁體版本的《千字文》。

作者介紹|楊紅櫻

中國新世紀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兒童文學作家,獲2014年「國際安徒生獎」提名。楊紅櫻19歲起即開始發表兒童文學作品,已成為原創品牌的童書有〈淘氣包馬小跳〉系列和〈笑貓日記〉系列,作品被翻譯成英、法、德、韓、日、泰、越、阿拉伯等多語種在全球出版發行,總銷量超2億冊。

曾獲世界版權作品金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出版政府獎、中華優秀出版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等獎項,多次被少年兒童評為「心中最喜愛的作家」。曾出版多本暢銷書包括《淘氣包馬小跳》、《馬小跳愛科學》、《馬小跳發現之旅》。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時報文化出版《馬小跳財商課》。(原標題:古代紙幣如何防偽?)

責任編輯/林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