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某位孕婦流產,我們會替她感到惋惜。聽到新生兒夭折,那還得了:沒來得及喜悅就遭逢變故,辛苦孕育前功盡棄。其實還有更可怕的事:受迫於糧食或各種原因,必須狠心結束幼年骨肉。這些事古今中外都有,缺糧時期尤其容易發生,中國史上較特殊的現象是殺女嬰。宋朝蘇軾寫過這類的事:饑饉時若家裡已有男孩,父母會在冬天冷水裡,閉緊雙眼溺殺女兒,增加男孩的生存機會。
8歲前夭折者(因病或人為死亡),通常不行葬禮,未婚女性過世者不列入族譜,背後原因可能是為了掩飾殺女嬰的慘事。知情者避談,又無統計數字可分析,雖然知道民間有此習俗,研究者如何取得可靠證據?
黃河在山東西南部,1935年發生嚴重水患,省主席韓復榘展開大規模救災,其中最重要的是廣設難民收容所,據以編寫2冊《山東黃河水災救濟報告書》,內含兩項重要統計資料:
1.1935年9至12月間,在難民營死亡的10296人,他們的基本資料:姓名、性別、年齡、原籍、死亡日期與地點。
2.同一時期出生的3392位新生兒:父母姓名、母親年齡、嬰兒性別、出生地點、日期、父母籍貫。
養育過子女的人大概有個共同經驗:平均而言,男嬰較易病痛看醫生。就人類的自然出生比例來說,通常是105(男)比100(女);就平均壽命來說,女性的預期壽命高於男性。然而山東難民營的統計告訴我們相反的答案:夭折的嬰幼兒中,女性明顯大於男性。雖然沒有殺女嬰的直接證據,但統計分析讓我們從間接證據中承認一個推論:在衣食無缺的難民營中,女嬰異常高的死亡率,恐怕是人為成分居多。現在能用電腦分析大樣本,間接證實殺女嬰的習俗。
1935年水患調查
1935年的水災始於7月中旬大雨,山東西南部靠近大運河的鄆城和荷澤淹了大水。一星期後大運河決堤,淹沒濟寧地區。7月28日已有40萬災民,露宿運河堤防上。到了8月中旬,大水淹沒的地區有22萬災民,湧向濟寧火車站附近的收容所。此次受大水影響的還有江蘇、河北、河南三省,但山東最嚴重。災民湧入鄰近的河南,對鐵路和城市造成很大困擾,中外人士積極捐獻救助。
依據9月初統計,山東的濟寧、嘉祥、鉅野、鄆城、荷澤、魚台這十個地方總人口約360多萬,其中有230多萬是災民(64.62%)。到了9月下旬,外送到各地收容所或難民營的災民只有27.17萬(11.68%),另有2.85萬人因老弱殘疾無法離開,住在當地的收容所,還有187萬人(80.62%)需要協助(無人照管)。
這次水災影響4省,國家的救助杯水車薪,必須靠中外各界捐款。災民送抵救助站後,先分送到學校與公共建築安頓。基本的原則是男女分住,百人到千人編成一個大單位,家人可定時會見,食物每日配給兩次,成年人每月可領1.8元,每日有2餐供應醫療還提供娛樂節目,目的是和當時提倡的「新生活運動」、「農村重建」配合,希望災民返鄉後能改變舊習俗:剪辮子、放纏足、識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