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早期胃癌的症狀並不明顯,大多數的人可能只有輕微的上腹部疼痛、腹脹、消化不良、噁心想吐等症狀,通常沒有體重減輕、吞嚥困難或貧血等警訊,因此很容易忽視,這也是胃癌不易早期診斷出來的主要原因。
胃部不適的症狀不見得就是罹患胃癌,這兩件事未必相關;如果是罹患末期胃癌,兩者才是正相關。病人抱怨症狀與實際狀況常常是不一致的,例如門診有「機能性腸胃障礙」等症狀的病人約占三分之二,卻沒有人是罹患胃癌。簡單區分,有症狀的人,胃不一定變化得很厲害;沒症狀的人不代表胃沒有變化,這兩件事是分開的。但如果是末期癌症患者,病人的症狀和胃部病變就是同步的。
診斷胃癌最好的工具是胃鏡,也就是接受胃部內視鏡檢查。很多時候早期胃癌都是在全身健檢時,做胃鏡檢查意外發現。經驗告訴我,通常是關心自己身體健康、而且財務較自由的人才會接受全身健檢及胃鏡檢查。一旦有上腹痛、胃出血、胃部不適、胃酸逆流、體重減輕等症狀才照胃鏡,可能已經是末期胃癌了。因為早期胃癌常常沒有症狀,定期照胃鏡是發現早期胃癌的不二法則。
注意胃癌的高風險因子
我們要破除病人迷思,以為胃癌無可抗,事實上,胃癌是可以預防的。好好預防,絕對可以減少很多罹患胃癌的風險。什麼是胃癌的高風險因子?兩個最重要因子是:遺傳基因和環境。環境是你最能掌握、也可以去除的危險因子,幽門螺旋桿菌就是環境的危險因子,因此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就能減少罹患胃癌的可能性。在日本,只要發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病人,政府保險免費負擔治療費用,不高,而且能早期斷絕胃癌的發生;這一點,台灣的健保制度還未做到。
其次,修正飲食習慣,比如戒菸、戒酒,盡量少吃香腸、臘肉、醃製、含防腐劑的食物;多吃維他命C、蔬菜、水果、新鮮的食物。所以說胃癌是可以預防的,端看你做或不做而已。
現階段的醫學科技還沒辦法讓我們改變自己的遺傳基因,但是我們可以改變環境的危險因子,調整飲食習慣、控制環境因子,再加上定期照鏡接受檢查,即使已經得到進行性胃癌,還是有很多方法讓胃癌部分緩解,或是提高生存品質,甚至運氣好的人,腫瘤真的會銷聲匿跡。
不要覺得罹患胃癌了,只有死路一條。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上。注意自己是否有胃癌遺傳基因方面的高風險因子,減少環境的危險因子,定期接受胃鏡檢查,早期發現胃癌,即使是得到進行型胃癌或者末期胃癌,也有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細胞治療等新的治療方式讓腫瘤緩解,生活品質得以改善。
提醒1:胃不適或胃酸逆流不一定是胃癌的病徵,早期胃癌常常沒有症狀;定期照胃鏡是發現早期胃癌的不二法則。
提醒2:預防胃癌,剔除危險因子,包括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改善飲食習慣。
提醒3:有胃癌家族史的人,以及胃部有萎縮性胃炎、胃黏膜腸上皮化生、胃黏膜分化不良或者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曾經接受部分胃切除手術的患者,應定期做胃鏡檢查。
作者介紹|林肇堂、邱文祥、陳昭旭、陳晉興、陳瑞裕、康仲然、黃俊升、楊培銘、賴瓊慧、饒樹文、黃亞琪
林肇堂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醫學中心院長
邱文祥 亞洲泌尿外科醫學會祕書長
陳昭旭 台大醫院皮膚部皮膚保健及外科主任
陳晉興 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
陳瑞裕 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甲狀腺醫學中心主任
康仲然 林口長庚醫院頭頸部腫瘤科主任
黃俊升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
楊培銘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
賴瓊慧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
饒樹文 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黃亞琪 媒體工作者、自由作者。歷經記者、編輯、教師等工作;曾任職《今周刊》、《商業周刊》、《經理人月刊》、宏碁集團;曾擔任資深主筆、主編、資深記者等職。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今周刊《如果不是那一次檢查,我已不在人世:贏得十倍存活率的癌症真相》。(原標題:注意胃癌的高風險因子 )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