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緊張忙碌,頻頻出現胃食道逆流症狀,常見火燒心、溢赤酸、喉嚨卡卡、慢性咳嗽、吞嚥困難等症狀。有的人想像胃食道逆流症狀是胃酸分泌過多引起,如果正確來說,應該是原先應該好好待在人體胃部,或消化後應往下進入十二指腸的胃酸跑錯位置,反向蠕動至食道導致。為了避免胃食道逆流復發,營養師提醒,「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有助改善不適症狀,至於快速降胃酸也有2個撇步以防逆行至食道,造成胃食道逆流。
研究發現:澱粉吃得多,逆流性食道炎也越容易發生
針對有胃酸過多或胃食道逆流的人,李婉萍營養師建議,可將澱粉量降低觀察看看。根據一項2006年發表的文獻指出,研究人員讓肥胖的胃食道逆流疾病患者改採「每天低於20克」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後,再經24小時食道內酸鹼度測定檢視,發現受測者在食道遠端胃酸暴露的狀況明顯減少,症狀也獲得了緩解。
另一個來自愛爾蘭的研究,則探討了澱粉和纖維的攝取量,與逆流性食道炎、巴瑞特氏食道及食道腺癌之間的關聯。結果顯示逆流性食道炎與澱粉攝取量呈現正相關,也就是澱粉吃得多,逆流性食道炎也越容易發生。纖維攝取的多寡,則和巴瑞特氏食道、食道腺癌的風險呈負相關。食道腺癌和碳水化合物的總攝取量成反比,但會與高GI值(食物升糖指數)成正比。
李婉萍營養師在《護胃聖經台灣版》新書中提到,還有一個台灣所做的小型研究指出,即使是採取流質飲食,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高低同樣有影響。研究團隊將相同體積、碳水化合物比例不同的兩份餐點:(A)含有84.8克碳水化合物、(B)含178.8克碳水化合物,隨機於午餐或晚餐時供應給胃食道逆流患者,發現當碳水化合物攝入的份量較多時,受試者發生胃酸逆流的症狀會更頻繁。
李婉萍營養師建議大家,多留意自己每天吃下的碳水化合物種類,尤其應注意精緻澱粉的攝取,最好盡可能降低比例。
該減多少碳水化合物才合適?每個人對碳水化合物的耐受度並不相同
不過,到底該減多少才合適?由於每個人對碳水化合物的耐受度並不相同,適用他人的未必適合你,唯有落實且逐步嘗試後才能找出一套符合自己的模式。就如同上述第一項研究所提到「每天低於20克」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是對身體新陳代謝會造成重大影響、十分嚴苛的一種作法,需要經過專業評估才能進行。
李婉萍營養師建議大家,多留意自己每天吃下的碳水化合物種類,尤其應注意精緻澱粉的攝取,最好盡可能降低比例。比方說,同樣都是米食,糙米飯/五穀飯優於白飯,白飯又優於磨成米榖粉(漿)後再製作的米製品。挑選越接近原始型態的食物越好,但這不代表原型食物就可以多吃,任何再健康的食材都需要考量「適量、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