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日本人一聽到「鬼」這個詞,腦海裡浮現出的大概是在《桃太郎》插畫裡見過的那種頭上長著兩隻角,眼睛瞪得像銅鈴,手裡揮舞狼牙棒的赤鬼和青鬼。鬼曾經是人們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威脅,古代史書裡也記錄了鬼出沒的事件,被視作「鬼」的對象也不一而足。隨著時代的發展,鬼變成了一種妖怪,主要出現在各種故事裡。對日本人而言,鬼究竟是何方神聖?我們就此採訪了宗教史學者小山聰子。
小山聰子 KOYAMA Satoko
二松學舍大學文學系教授。1976年生。專業為日本宗教史。2003年完成筑波大學研究所博士課程歷史與人類學專業。博士(學術)。主要著作有《彌留之際的日本史──人們歷來是如何迎接死亡的》(春秋社,2019年)、《物怪的日本史──死靈、幽靈、妖怪的1000年》(中公新書,2020年)。共著《幽靈的歷史文化學》(思文閣出版,2019年)。最新著作《鬼和日本人的歷史》(2023年,築摩primer新書)。
以古代、中世的文學作品和傳說為研究對象,從文學和民俗學視角論述鬼的著作不勝枚舉。小山聰子首次從歷史學的視角出發,立足史料,對從古代到近代鬼的形象的演變及其社會背景進行了梳理。
「鬼從古至今一直影響著日本人的心理。對於鬼的存在,人們是如何看待,又是如何傳承的呢?梳理鬼的系譜,也能讓我們對日本人的精神世界窺探一二。」
史書中關於鬼出沒的記載
在中國,從西元前開始,人們就一直認為人死後會變成「鬼」(亡靈),並去冥界生活。鬼存在於民間信仰、儒教和道教的世界,佛教傳入後,又受到佛教的影響。鬼和神的界限是模糊的,人們既供奉鬼神,也會通過咒語驅使鬼為己所用,並認為傳染病是「疫鬼」帶來的。
「鬼」的概念最晚是7世紀從中國傳入日本的,並演變成日本人喜聞樂見的形態。
「日本的鬼的形象從一開始就是多面的。平安時代,也有人把真身不明的死靈『物怪』(Mononoke)當作鬼看待,但對於所有死靈都會變成鬼這一中國思想,日本人只能部分接受。中國過去既有好鬼又有惡鬼,但到了日本,只有作惡的才被當作鬼。此外,密教吸收了鬼神觀念,日本的鬼也受到密教中鬼的強烈影響。」
古代敕撰的史書中有鬼出沒的記錄。《日本書紀》(成書於720年)記載了544年生活在日本列島北部的種族「肅慎人」(有學者認為指的是阿依努人或通古斯人)登上佐渡島一事。據書中記載,眾島民視其為鬼,不敢靠近,但不久還是有島民被掠走。
《續日本紀》(成書於797年)記錄了一個「世間傳聞」。699年住在大和國葛城山的一位咒術師能役使鬼神如臂使指,讓鬼神為自己挑水砍柴,若不聽從,便施咒讓它們動彈不得。此外,《日本三代實錄》(成書於901年)記錄了平安京887年7月的一個夜晚有美女被鬼吃掉的事件,同月,有36起相同的事件在都城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