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說自己很忙的人,其實最懶惰!他們用忙當藉口,避開重要但不舒服的行動

2023-10-13 10:40

? 人氣

總是說自己很忙的人,其實最懶惰。示意圖,非當事人。(Pixabay)

總是說自己很忙的人,其實最懶惰。示意圖,非當事人。(Pixabay)

時間是最公平的。在我們生命的開始,每個人的沙漏都會被倒過來,然後沙子開始流下來。在那之後,有三件事會發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我們不知道上頭有多少沙子。

二、我們無法阻止沙子流到底部。

三、一旦沙子觸底,時間不會回頭。

現在,每個人在6歲左右就明白了這些道理,它們對我們的存在是這麼的重要,可是我們是否遵循這些原則? 我們都說時間很珍貴,但很少有人真正視如珍寶。知道時間有限,和充分利用時間,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我們所知道的,和我們所做的,兩者之間的差異,就稱為我們的績效差距(performance gap),這是我工作的核心。

古希臘人有一個詞「阿克拉西亞」(akrasia)用來形容當你的意志太薄弱,無法根據你最佳的判斷來採取行動。我們都會有這個毛病,尤其是在管理時間和精力的方面。在應對壓力時,一個關鍵因素是明白時間(無法補充)和精力(可以補充)的限制,而時間和精力是績效取決勝負的標準,我們可以控制如何使用它們和預防濫用。

無所事事還是精實的一週? 檢視關鍵168小時

即使只是坐下來,盤點一下你是如何耗費時間和精力的,這也是一種有用的練習,可以幫助你弄清楚你在意的事物。我們可能會說服自己是其他的事情,卻心口不一,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我們只會為自己認為值得花時間的事,騰出時間。

蘿拉.范德康(Laura Vanderkam)著有時間管理方面的書籍,包括《一週一六八小時》(168 Hours)。她用花多少時間在「與人生目標有關的事情」上,來衡量這一天是否有意義,我喜歡那樣的框架,重點不在於你根據某些外在指標所取得的成就,而是在於你對你關心的事情有多滿意。關鍵的檢視應該是:我現在正在做的事,對我的人生目標有幫助嗎?

我今年45歲了,對於20年後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有一個清晰的願景。65歲的小亞倫.史坦將在身體、情感和心理方面保持健康,與他的孩子、家人、朋友、同事和客戶保持密切關係,並從事有意義的工作,為他人服務。當我面臨任何決定時,無論大小,我都會問自己:這會讓我更接近,還是更遠離那個版本的自己? 我根據這單獨的一個問題來控管我的時間和精力。

范德康批評人們抱怨自己「實在太忙了」,她不是在指責他們不努力。相反的,她讓我們看到了這樣的事實:幾乎每一個積極進取、勤奮工作的人都在浪費大量時間。你認為那不包括你嗎? 在一段為期3天的期間裡,以15分鐘為單位記錄你的時間,你會驚訝地發現有多少單位的時間是完全被浪費的。「大多數聲稱工作過度的人,他們的工作時間比自己想像中的要少,」范德康寫道,「人們有許多工作方式都非常效率不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