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慧型手機出現之前,傳統手機上有大量按鍵,讓人們打字與操控手機。2007年iPhone首次亮相,自此手機形象改變,觸控螢幕成為標準配備,除了基礎的開機與音量調整按鈕之外,其他的按鈕大多消失無蹤。但蘋果特別設置Home鍵,讓使用者方便解鎖手機、返回主畫面、啟動Siri等等,成為iPhone的特色。
然而到了2017年,自iPhone X機種開始取消了經典的Home鍵,宣告全螢幕的時代來臨,自此手機螢幕面再也沒有實體按鍵。但按鍵真的走入歷史了嗎?今年蘋果在最新發布的iPhone 15 Pro側面新增全新的「動作按鈕」(Action Button),讓使用者設定靜音、相機、手電筒、翻譯等功能。問題是,為何蘋果要設置那顆按鈕?
《華爾街日報》報導:Rage-Poking and Wet Fingers: Why Some Gadgets Need More Buttons
蘋果提供使用者實體按鈕的安全感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Ellen J. Langer表示,人類十分重視對控制的感知,因為確認控制的安全感能減輕壓力,觸覺帶來的確定感勝過視覺和聽覺,而按下按鍵是讓使用者感受到控制最單純的方式。
這種心理作用應該能解釋蘋果在iPhone側面設置動作按鈕的原因,就是為了要方便使用者操作。其實果粉喜歡Home鍵也是因為它讓操作更方便,而蘋果取消Home鍵讓許多果粉難以接受,甚至有人不願意改用已無Home鍵的新世代iPhone。
其實,取消Home鍵應該是iPhone工程、設計團隊權衡後的結果。若將Home鍵拿掉,觸控螢幕尺寸可以放大,提供使用者更優質的視覺體驗。加上Home鍵後不只螢幕縮小,還會占據其他電子元件的空間。但是按鈕有操控方便,提供使用者安全感的價值,而iPhone 15 Pro將動作按鈕設置在手機側邊,能避免螢幕變小,也不太會占據空間,因此重新設置按鍵,堪稱是各種權衡後的選擇。
手機品牌商知道觸覺對使用者的重要性,但又不可能本末倒置,將過多按鈕裝到智慧型手機上,因此透過「震動回饋」的設定,若使用者開啟功能,當碰觸螢幕顯示按鈕,手機就會震動,來模擬實體按鍵的觸感,提供使用者安全感。例如蘋果使用Taptic Engine馬達的震動「虛擬」如同按鍵的回饋感。而iPhone X之前的iPhone 7、iPhone 8、iPhone SE 2、iPhone SE 3的Home鍵其實是固態按鍵,無法按壓,其機制也是透過Taptic Engine馬達振動,模擬出實體按鍵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