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用觸控螢幕取代實體按鈕,恐讓駕駛分心
觸控螢幕不只失去按壓按鈕的安全感,它還可能衍生其他問題,這在汽車上更顯嚴重。現今汽車導入大量觸控螢幕,將控制空調溫度、音響音量大小等各式功能整合到螢幕上,並且拿掉實體按鈕。特斯拉是最經典的案例。雖然拿掉實體按鈕能讓汽車的硬體更簡潔,卻讓駕駛陷入險境。
因為操控觸控螢幕需要手眼協調,使用者必須緊盯螢幕,看到螢幕顯示的按鈕的位置,再將手移到正確的位置,才能點選按鈕。但駕駛開車時,視線必須緊盯道路前方,若將視線移開道路去操控螢幕,就容易發生車禍。傳統的按鍵式按鈕能讓駕駛單純透過觸覺操控,視線不需移開道路;但觸控螢幕無法,這造成駕駛上的不便,也讓使用者陷入險境。
非營利組織AAA交通安全基金會(AAA Foundation for Traffic Safety)在2017年的研究發現,駕駛使用觸控螢幕完成一項指令需要40秒,等於是視線要移開道路40秒,但僅僅兩秒鐘的分心,出車禍的風險就會增加一倍。瑞典汽車出版社Vi Bilägare比較11款新舊款式Volvo,發現搭載傳統按鈕的舊款Volvo,駕駛操控速度比搭載觸控螢幕的新款車快上兩倍。
雖然現在有汽車導入語音操控,能彌補觸控螢幕難以操控的問題,但語音系統不是每次都能正確理解指令,有時候會執行錯誤動作,讓駕駛心煩意亂。然而如果要手動操控觸控螢幕,又會分心;如果要專心開車,又無法精確操控觸控螢幕,讓駕駛感到挫折。印第安那大學布盧民頓分校媒體研究副教授Rachel Plotnick將這種挫折感取名為「暴怒戳」(Rage Poking)。
車廠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因此有些車廠選擇保留實體按鈕,例如奧迪e-tron電動車就保留實體按鈕,確保駕駛操作的流暢度。
運動、烹飪時需要實體按鈕,操作更方便、安全
除了造成視覺上的分心,觸控螢幕還有「水」這個敵人。對許多運動員來說,比起使用Apple Watch,它們更愛用Garmin的智慧手錶,因為Garmin保有較多的實體按鍵。當選手專注於比賽上,實體按鈕能讓操作更方便;而且運動會產生大量汗水,可能還會戴手套,這都增加觸控螢幕的出錯率,但實體按鈕就能避免這種問題。
家電也是同樣的道理。現在也有愈來愈多的家電導入觸控面板,例如三星的智慧冰箱螢幕可以顯示日期與膳食計劃,烤箱螢幕觸控面板可以連接Wifi,設定時間和溫度。問題是在料理的過程中,手常常會沾到水,就會讓操控不方便,還可能造成危險。例如電磁爐的觸控螢幕,若沸騰水花濺到面板,使用者可能就難以操控螢幕關火。因此在廚房,保留按鈕會是更安全的作法。
總結來說,雖然觸控螢幕能整合多項功能,節省實體按鈕所佔據的空間,但按鈕仍有諸多優點,例如實體按壓能帶給使用者安全感,能避免使用者分心,在駕駛、運動、烹飪等艱難情境下輕鬆操控,因此實體按鈕仍有其必要性,不會完全被觸控螢幕取代。
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金牛幫幫忙撰寫,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風傳媒會員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責任編輯/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