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於21日公布了最新的日本輸入食品輻射檢測結果,其中一批來自日本茨城縣的綠茶粉被檢出含有輻射物質銫-137,每公斤含量為3貝克。雖然這個數值沒有超過台灣和日本規定的安全標準,但食藥署仍依照立法院要求對業者進行道德勸說,並在邊境將這批2公斤的綠茶粉銷毀。
去年2月21日起,台灣開放日本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五縣市的食品進口,但須附有輻射證明和產地證明。根據食藥署統計,今年至今共檢出4件日本食品有輻射殘留,比去年同期的12件有顯著減少。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說明,茶類和菇類由於乾燥會有濃縮效果,故較易驗出微量輻射。
自從福島核災區的食品110年開放進口以來,衛福部食藥署至今已累積檢驗超過22萬批日本食品,其中252個樣本被檢出含微量輻射,但所有檢出的樣本均未超過台灣及日本的法規標準。依據「食品中原子塵或放射能汙染容許量標準」,我國對銫-134、銫-137核判總和為每公斤飲料及包裝水10貝克、嬰兒食品及乳品50貝克、其他食品100貝克。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指出,茶葉葉片容易被輻射粉塵污染,因此政府將茶葉列為稽查重點之一。他進一步解釋,銫-137化學結構與鉀離子相似,易在人體肌肉和內臟組織中累積,增加癌症風險,由於游離輻射引起的癌症沒有安全劑量,建議民眾應避免非必要的輻射暴露。
食藥署強調,日本輸台產品需符合雙方的核判標準,並將持續嚴格監控進口食品的輻射安全,以保障民眾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