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相對於杜甫詩中的滿滿愛慕、對李白才華的讚嘆,李白的這兩首詩就顯得平淡的多,送別詩就是送別詩,思念就是思念,好像贈詩的對象換了個人也毫無違和,要是先前的旅行中還有其他人,或許贈詩的對象就不一定是杜甫了。
李白真的這麼無情嗎?
其實李白不一定真的是薄情寡義的人,而是他與杜甫之間有著懸殊的身分差距。當時李白已經名滿天下,杜甫卻沒沒無聞,甚至他的詩是在死後才廣為流傳;李白身為詩壇大前輩,其實沒有必要也沒有義務回覆杜甫。如果唐朝真的有「後輩寫給前輩詩句,前輩不一定要回覆」的潛規則,的確是有不少這樣的例子:
像是李白也曾經告白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但就流傳下來的詩作來看,孟浩然也很少對李白的回贈詩句。一個有潛力的新秀,怎麼能和大文豪相提並論呢?或許杜甫也是明白這個事實的,所以才無怨無悔地、單純地寫詩抒發自己的傾慕,並不奢求得到回覆吧!
但筆者認為,性格上的差異可能也是間隔兩人的原因之一。李白如仙般的氣勢,和狂放的自我,都在在顯示了一些唯我獨尊的樣貌,這樣的人看自己多一些,重視自己的情感,明明同樣是去找范隱士,因為個性使然,李白就不會提到與他同去的杜甫;而杜甫一直汲汲營營地創作,胸懷天下,在出仕與隱居間擺盪,自己重視的事物會下意識地反覆出現在詩句當中,李白就是他所重視的人,所以寫什麼都會寫到一點李白。
而李白心中對杜甫到底有多少情誼,其實也很難說,古時候的信件能夠安然送達的是少數,也有很多詩並未真正寄出,只是寫下來抒發心情的,對方不一定看得到,更何況杜甫和李白皆有許多亡佚的作品,說不定裡面也有李白寫給杜甫的深情詩作。不管如何,杜甫對李白一往情深,無怨無悔的真心,實在太令人感動了!
責任編輯/潘渝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