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成語典,成語「滄海一粟」釋義大海中的一粒粟米,比喻渺小而微不足道,出自於蘇軾的〈赤壁賦〉,不過故宮近期展出蘇軾親筆手書的「前赤壁賦」,卻發現應是「浮海一粟」,這個錯誤一錯就是千年,而會有這樣的錯誤,應是後世抄寫造成的。
根據成語典,原文出處寫到,滄海一粟的成語典源是宋.蘇軾〈赤壁賦〉(據《蘇軾文集.卷一.賦》引):「…(前略)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不過故宮展出的親筆手書,上面所寫是「渺浮海之一粟」,根據《民視新聞》,故宮書畫文獻處代理處長何炎泉表示,不排除是蘇軾之後可能有做修改。
不過會有這樣的「誤會」,也不排除是因為後來的抄寫造成的錯誤,且蘇軾的著作曾經過多次的被下詔禁毀又重新刊行,後世抄錄時可能因為「滄」、「浮」的繁體字形相近而造成錯誤,蘇軾的真跡又很少人看過,所以才讓這個錯誤以訛傳訛。
參考資料:《教育部成語典》
責任編輯/游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