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免疫療法健保該如何給付? 專家建議:先做檢驗預測療效,有助於確認效益!

2018-09-12 14:16

? 人氣

儘管健保署已經編列免疫治療給付預算,但每個月要價20萬元的免疫療法,該怎麼判斷病人試不適合?(圖/freepik)

儘管健保署已經編列免疫治療給付預算,但每個月要價20萬元的免疫療法,該怎麼判斷病人試不適合?(圖/freepik)

癌症免疫療法在治療黑色素瘤上獲得健保給付後,許多晚期肺癌病友及家屬們也都期盼免疫療法儘速納入健保,不過給付標準目前還沒有結論。有專家建議應該先篩檢生物標記,在使用免疫療法前可預測療效,讓有限的健保資源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益,運用在最需要、最有機會的病人身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免疫療法藥費負擔高,選出「對的病人」才能有效運用健保資源

根據日前媒體報導,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台灣肺癌醫學會理事、台大醫院副院長余忠仁醫師指出,免疫療法的治療反應率平均約兩到三成,藥費負擔較高,如何選出「對的病人」,一直是癌症醫界努力的目標,因此建議病人治療前應先做「生物標記檢驗」,依據篩檢結果看到的表現量多寡,作為用藥的重要參考依據。目前仍沒有證據顯示,不需要篩檢生物標記就可在用藥之前預測療效。

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顧問醫師蔡俊明指出,癌症治療已進入個人化精準醫療時代。舉例來說,晚期腦轉移的肺癌患者,如果癌細胞的上皮細胞基因突變,可使用標靶藥物,反應率高達八成多,蔡俊明比喻,就像眼前有個鮮明的標靶,用藥命中靶心,就能獲得不錯療效。而使用免疫療法「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就希望能夠精準地作用於免疫檢查點上,目前透過PD-L1生物標誌的檢測,就可以得知用藥後的效率。

參考歐美、日本做法,皆採「生物標記」作為給付依據

關於需不需要做生物標記檢測有許多討論,余忠仁認為,「使用生物標記是對的」,目前歐美、日本等國家給付免疫療法時,都採用生物標記作為醫師判斷的依據,因為這具有科學證據,只是該用在哪一個「切點」,應由專家及臨床醫師討論後統一。

(圖/風傳媒製)
(圖/風傳媒製)

蔡俊明表示,儘管PD-L1預測能力能有加強的空間,且許多臨床研究也發現,少數PD-L1表現量低者在使用免疫療法之後仍有療效,但PD-L1表現量越高,確實治療效果就越好。
針對醫界提議健保署,先讓晚期肺癌患者使用三個月,如果有效,健保從第四個月起開始給付,對此蔡俊明表示樂觀其成,因為PD-L1表現量低的癌友也應該有活下去的機會。不過蔡俊明強調,用藥前仍有必要先檢測PD-L1,若發現趨勢不妙,還可以選擇其他療法,以免延誤治療。

免疫療法治療肺癌,檢測與否對反應率、存活率都有差別

媒體報導也指出,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醫師王金洲表示,不能說在使用免疫療法之前,一定需要做PD-1檢測,當然也有人沒有檢測,效果也不錯,只是如果PD-1反應率高,用免疫療法的存活率也比較高。

王金洲認為免疫療法是目前對肺癌最好的辦法,他說,目前使用免疫療法的病患中,沒有檢測PD-1的患者反應率達到20%,有檢測的患者更能達到50%,足足多了2倍以上,平均存活率也超過了30個月的過往界限。如果沒有財務問題,當然希望那些化療、標靶都沒效果的患者,可以把免疫這個選項加上去,但如果要考慮花費,以醫師的角度來看,只能把資源留給最有機會的人。

引述來源: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16/3349622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338840
https://heho.com.tw/archives/22172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麗紅 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