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人類都生活在相對繁榮的時期,能夠獲得清潔的水和電,(人口)數字是 20 億。我們已經有 56 億人,且每天都在增加。」
她希望令父母們因此感內疚,或把他們驅離相關討論。
Emma Olif是Population Matters的董事會成員,現年只有 30 歲,擁有海洋生物學學位和生物多樣性的碩士學位。她從沒有生育的動力,常被身邊人指現在還年輕,仍是會改變主意,但她說:「因為我一直都留意著身邊發生的一切,在經濟、政治和環境方面,現時的氣候不適合有孩子。」人類的消耗極大,她提到了瑞典最近的一項研究,若是每個家庭少一個孩子,每年平均節省 58.6 噸碳排放,即使是最大的節能措施 —— 無車生活,也只可以節省 2.4 噸。
生而為人,只為傳宗接代?
除了環境問題,傳宗接代也是一般人所面對的重大問題。
Xavi Cortal在20多歲與一位不想有孩子的女子交往,受其影響,所以他當時就決定自己亦不想有孩子,Xavi在26歲時就做了輸精管切除術,並稱此為「我花費得最好的 500 美元」。他坦言不生育的動機並非完全無私:
「育兒是一種悲慘的、不討好且昂貴的磨練…… 為甚麼我要重複父母所做的一切?內疚?義務?責任?不用了,謝謝。如果我想要,我可以去旅行、省錢、睡覺。我也可以和其他人的孩子一起出去玩,然後在他們行舉止過於粗魯時帶回去給他們的父母。」
Better Never to Have Been: The Harm of Coming into Existence 一書作者David Benetar認為,「新生人類將會遇到全球變暖和水中塑膠問題。我覺得創造新的人類,但其比我的生活更糟,這對他們來說是不公平的。」他指減少人類痛苦的最佳方式,是投資於已存在的人,獲得醫療保健、生活工資和更好的教育。
文/TAN HA LAM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CUP(原標題:【人口過剩】若要環保,不如不生小孩?)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