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與日本都存在由教會或慈善團體機構所經營的「嬰兒保護艙」設施,使無法繼續養育嬰兒的家人,以匿名方式將嬰兒放置保溫箱的環境,後交由社福人員、保母、幼兒院等特定人士收取與照顧。
原基於善意而採取的生命救贖行動,卻衍生許多道德上的社會問題,或產生人道爭議,像是惡意遺棄生命,變相地鼓勵人們不負責任的心態。有鑒於韓國設置的嬰兒保護艙數量遠大於日本,因此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決定於韓國拍攝該主題,試圖從中探討其責任歸屬與各種本質問題。
《嬰兒轉運站》劇情大綱
《嬰兒轉運站》劇情以「嬰兒保護艙」作為核心,描述單親媽媽文素英將小孩放置於有嬰兒艙的教會門口,原應該被教會收養的小孩,卻中途被洗衣店的相鉉以及負責管理保護艙工作的東秀偷走,準備展開高價販賣的行動。
沒有絕對的善與惡
在素英遺棄自己的孩子「羽星」後,遠方觀察的刑警秀珍便道出多數人會提出的疑問:「不養為什麼又要生下來?」許多人往往會先責備孩子生父母的不成熟,未事前規劃或做好保護措施,便採取不盡人道的方法。
然而,素英卻以「在出生前把他殺掉,罪會比較輕嗎?」提問,令觀眾陷入兩難,讓人無法輕易判定對錯。不過,導演並不打算給予明確的答案,而是透過角色們的故事與選擇,讓我們意識到每件事都有不同的思考角度與可能,難以區分絕對的善惡。
所謂的負責,不只是承擔選擇後的結果
原本狠心丟棄羽星的素英,在與相鉉、東秀相遇後,看似販嬰的過程,其實是在保護這剛誕生的孩子,期盼他能擁有幸福的人生與未來。
選擇墮胎,等同於親手奪走孩子的生命,但若孩子出生,也許還有幸福的機會。許多人會以「愛」之名,採取不適當的方式,同樣地,我們也不能因手段的對錯,直接判定目的正當與否。
素英瞭解對一個生命負責,是需要付出相對應的代價,雖丟棄嬰兒的行為被認為是不正當的方式,但無能為力的她,只能以「親自篩選養育者」作為補償,而這同時也撫慰了兒時被母親丟棄於育幼院,滿心期待母親卻始終等待無期的東秀。
每一個選擇背後,也許都有說不出的苦衷
不論是棄嬰、非法性交易還是嬰兒仲介,以當前法律角度來看,素英、相鉉與東秀一行人皆為十惡不赦的罪人,透過電影的描述與角色的自白,也才讓觀眾得已暸解他們每一個行動背後,其實都有者不為人知的苦衷。
組成幸福美好的家庭需要的不是血緣關係,而是愛
⠀雖然電影圍繞於沉重的販嬰議題,但仍承接是枝裕和一貫的作風,藉由日常性的對話與生活的描寫,帶領觀眾思考「家」的核心意義與樣貌。
⠀《嬰兒轉運站》與《小偷家族》、《海街日記》等其他是枝裕和的電影一樣,故事皆描繪所謂的「家」並非基於血緣關係,更重要的是家人們彼此間的認同與情感連結,才能成為我們真正想依靠的避風港。
每一個人的誕生,都是具有意義且珍貴的
⠀電影中的每個角色其實都和羽星一樣,是被拋棄的對象,即便如此,他們也盡全力為自己、為身邊的人創造幸福。所以當生活遇到許多不順遂的事情,壓力大到喘不過氣,也要記得每個人的誕生都是有意義,並且無比珍貴的,唯有我們繼續向前邁進,才有看見幸福的可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電影教我們的五件事(原標題:影評|用沉重的人口販賣議題,勾勒出最溫馨的「家」!《#嬰兒轉運站》道出5個值得深思的日常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