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獎勵不懲罰」是最好的教方?醫師分析孩子行為背後動機:父母常做1事會養成孩子的逃避習慣

2024-01-03 16:09

? 人氣

父母的職責,就在於讓孩子早日養成「自我鼓勵」、「自己做決定」、「自主行動」的習慣。(示意圖/取自Unsplash)

父母的職責,就在於讓孩子早日養成「自我鼓勵」、「自己做決定」、「自主行動」的習慣。(示意圖/取自Unsplash)

孩子出狀況時,是教養的關鍵時刻,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這都是深植於記憶庫的「要事」。一個一個「要事」所帶來的經驗及感受,與體悟到的心得,形塑出孩子的性格,也就是孩子未來如何與生命中相遇的人、事、物互動的依據。也就是說,每次事件中你的處置合宜與否,比考試成績、技能、才藝,更能夠決定孩子的命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杜絕藉口與說謊最好的方法,就是「沒有獎勵也沒有懲罰」

許多父母,在問題發生時,當場的反應常常是批判(貼標籤)與建議(說教),甚至喜歡當檢察官調查真相。例如「你在騙人!我聽到的根本不是如此!」、「說!到底是誰先動手的!」、「你就是喜歡以大欺小!」、「你不去惹他不就沒事了嗎?」這些對話,對於孩子「從問題中得到學習」,毫無幫助,只會激發情緒,同時混淆孩子的自我認同(媽媽說我很衝動,也許我真的是一個糟糕的孩子吧)。

很多父母為了孩子喜歡找藉口,甚至愛說謊而苦惱……記住,「症狀」之所在即「需求」之所在。你可曾想過,孩子找藉口、說謊話的動機是什麼?藉口與說謊背後的動機,不外乎得到獎勵與逃避懲罰。所以,杜絕藉口與說謊最好的方法,就是「沒有獎勵也沒有懲罰」。

給予適當的嘉許,強化孩子在過程中的付出與努力

孩子表現不錯時,只要摸摸他的頭,告訴他:「看來你真的很認真喔!」就可以了。因為你要強化的,不是這個好的結果(例如考試滿分),而是他在過程中的付出與努力。一味強調結果(例如考一百分,獎金一百元),會讓孩子患得患失,甚至最後不擇手段(例如作弊)以達成你所要的結果。

第二種很棒的嘉許,是肯定孩子對於外界人、事、物的連結與正面影響。例如孩子與家人一起爬山,並且幫忙揹東西,你可以說:「還好你一起來了,真的幫我們分擔了不少工作」;孩子主動整理房間後,可以說:「我要謝謝你,因為你辛苦一個下午,讓我們的家更整潔了!」因為,鼓勵孩子與身邊的人、事、物有更緊密的連結,讓孩子相信自己可以隨時參與家庭與社群並且做出貢獻,這是提升自信心與歸屬感的最好方法。

善用「你是如何辦到的?」,強化孩子正向特質與思維

還有一個許多心理學家更為推崇的回饋金句:「你是如何辦到的?」只有短短七個字,卻價值萬金!因為,當問出這句話時,你就會看到,孩子的眼睛放出光芒,喜悅地訴說自己的優勢(我的專注力有進步喔!)、在過程中做了什麼,採取了什麼有效的方法(我這一次寫完考卷,有認真檢查三次喔!)你看!只要常常問這七個字,就可以不斷強化孩子這麼多正向的特質與思維習慣,真是一本萬利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