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高股息 ETF,竟然也有存成飆股的一天,但高檔才是真考驗。到底是要獲利落袋求心安,或是續抱等高點之後更高點,到底要如何才是聰明操作,而不是自作聰明呢?
2023 年台股大事件就是 AI 股帶動一票高股息 ETF 大漲,00878 高點出現在 7/28 高點 22.45 元,但如果沒有在高點落袋,就會隨著 AI 股大跌回檔,10/31 到低點 19.5%,跌幅 13.14%。如果在高點獲利落袋,差不多等於提早賺到一兩年的配息。
但你換個角度想,同樣是高檔獲利落袋,或許有機會閃到 00929 在 9 月中的 7% 回檔,但獲利落袋後 12 月又再度創 19.7 元新高。如果獲利落袋是聰明操作,同樣的動作過陣子再看卻是賣在半山腰。甚至你再多看一檔 00919,年初從 16.53 一路漲到 年底 22.26,9 月創新高、12 月又創新高,逢高賣出事後看根本是白忙一場,不如從頭就抱牢 00919 還省了交易稅跟手續費。
高股息 ETF 換股或高檔獲利落袋,是正確的操作嗎?或是要一路抱到底才對呢?這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看。
確認原則:累積部位或賺波段價差
如果是想累積部位,以累積股息為主的投資人,那原則應該是長期只進不出,不需要特別考慮賣出。當成份股衝高,殖利率就會下跌,基金經理人也會調節持股,資本利得會變成股息給你。所以不用特別擔心成分股漲高回檔影響績效,篩選機制與基金經理人自然會處理。反而原本想領股息的,卻為了賺價差而賣出,隨意變動投資策略,才是犯了大忌。
若是覺得累積部位賺股息太慢,想做波段的投資人。玩股網執行長楚狂人分享,可以參考「微笑曲線」:看到股價創新高,就分批停利出場,就不用擔心部位抱上抱下,但要記得持續投入,不能停止扣款,策略簡單說,就是持續買進加上停利機制。
關鍵不在高點,而是資金規模
與其說問題是高點到了要不要逢高獲利落袋,問題的關鍵應該在資金規模大小,就會有不同的判斷方式。
以投資高股息 ETF 來說,本金不多的小資族適合持續買進不要賣,沒那麼神可以每次都買低賣高。持續買進不賣還有兩個好處,第一個是累積部位張數,當強迫儲蓄也好,第二個是小資族本金小,花時間去拼主動收入的效益比較大,投資的事先交給基金經理人就好。
但如果是資金比較充裕的退休族,去年如果賺到一波的話,反而可以考慮分批出場。如果全部都壓在同一檔ETF,出什麼意外的話,就沒有退路了。倒不如先取回本金,再把一部份錢轉移到債券類型的避險配息ETF。本金大就不要只買股票ETF而已,利用多策略投資的配置,才能賺得更穩健安心。
但還是要提醒你,去年高股息 ETF 頻頻創高,還是因為遇到題材帶動行情,AI 去年漲完了,從配息回推也算不上高殖利率了,成分股就容易被篩選機制剔除,所以今年會不會高息ETF再飆一大段?機率真的不高,別預設每年都有三成獲利,高股息過去多年都是5、6%獲利,沒道理突然從去年開始就變成每年賺三成。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無任何買賣建議,投資人應謹慎評估,風險自負。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玩股網(原標題:高股息 ETF 存成飆股逢高出場,是聰明操作,還是自作聰明?)